12个时辰顺序,农历12时辰顺序?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的顺序:子 、丑 、寅 、卯、辰 、巳 、午、未、申 、酉 、戌 、亥。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来源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十二时辰顺序?
十二时辰的顺序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可称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也可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等。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
√了解十二时辰、十二时辰简单记忆方法及求时柱干支
十二时辰
1、十二时辰制
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间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2、十二时辰如何表示
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子(鼠)时、丑(牛)时、寅(虎)时、卯(兔)时、
辰(龙)时、巳(蛇)时、午(马)时、未(羊)时、
申(猴)时、酉(鸡)时、戌(狗)时、亥(猪)时。
十二地支
3、十二时辰的具体时间及记忆方法
子时: 23点~ 1 点 (以下均为24小时制)
子时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子时有早子时和晚子时(亦或前后子时之分,叫法不一),0点前为早子时,0点后为晚子时,在一些 易 学 方面会用到。传闻古代有一些特殊功法要在这个时间段修炼,具体不详。在中医中,子时属于胆经当令,故尽量不要熬夜,对身体不好。
子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老鼠比较猖獗。(以下记忆方法仅供参考)
丑时:1 点~ 3 点
丑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牛该反刍啦(倒嚼)。
寅时:3 点~ 5 点
寅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段虎开始下山觅食。
卯时:5 点~ 7点
卯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兔子出来觅食了,兔子喜欢吃带露珠的草。
辰时:7 点~ 9 点
中医中辰时为胃经当令,这个时辰是吃早饭最好的时间,千万不要不吃早饭,故有人称这个时间段为人的时间。
辰时可以这样记忆,我们 “人” 吃早饭的时间。
巳时: 9 点~11 点
巳时可以这样记忆,在这个时间段阳光充足蛇会出来晒鳞。
午时:11 点~ 13点
午时可以这样记忆,小说中有“午 时 三 刻 行 刑”一说,古人认为此刻阳气最旺盛。(实则阳光最盛的时候并不是这个时辰,而是巳时)
未时:13点~15 点
未时可以这样记忆,在这个时候羊出来吃草。
申时:15点 ~17 点
申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间段猴子比较活跃。
酉时:17点 ~19 点
酉 时 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鸡归巢休息。
戌时:19 点~ 21 点
戌时可以这样记忆,安静的晚上总是听到狗叫声。
亥时:21 点~ 23 点
亥时可以这样记忆,此时辰猪已经睡了。
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
求时柱干支
1、时柱的天干和地支
时柱的地支就是十二时辰
时柱的天干是根据日干而定的,下面就是上期提到的五鼠遁日起时口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 丙做初,
丙辛从 戊 起,丁壬 庚子 居,
戊癸 何方觅,壬 子是真途。
五鼠遁日起时简称五鼠遁,五鼠遁是从 “子”开始顺时针正序数。
十二时辰掌
凡是甲日或者已日,子时起甲子、丑时为乙丑、寅时为丙寅、卯时为丁卯
........................亥时为乙亥。
凡是乙日或者庚日,子时起丙子、丑时为丁丑、寅时为戊寅、卯时为己卯
.........................亥时为丁亥。
其他以此类推。
2、另一种方法(和上期五虎遁类似)
利用五行,时干 克 日干合化记忆。
如图:
时干 克 日干合化
例如:
出生农历:壬寅年 三月 廿七日 亥时(22时45分)
壬寅年
甲辰月
庚戌日
丁亥时
因为是庚戌日,故根据口诀(乙庚丙做初):子时起丙子、丑时为丁丑、寅时为戊寅、卯时为己卯,..........亥时为丁亥。所以庚日亥时,时柱为丁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