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骑自行车是什么意思,第一次独自骑车句子?
我好羡慕哥哥、同学、还有比我小的小朋友,他们都会骑自行车,可我到现在还不会。这可是我做梦都想学的呀,我下决心一定在暑假里学会。
今天上午11:30,我学完画画,背起了画板,刚出门,看见妈妈正推着自行车走来,我像脱缰的野马,一口气跑到了妈妈的跟前。妈妈一手扶着自行车,一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儿子,学会骑自行车了吗?”我垂头丧气地说:“太难学了,我的同学和我的哥哥没耐心教我,还说我你知道狗熊是怎么死的吗——笨死的。”妈妈说:“儿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妈妈亲自来教你好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乐开了花,高兴地一蹦三千尺,兴奋地说:“OK”。
妈妈先坐在了自行车的座位上,两只手把车把握的紧紧的,好像孙悟空腾云驾雾一样,左脚放在地上,右脚放在脚踏板上。右脚轻轻一蹬,自行车的轮子转动了,自行车开始慢慢向前移动。接着左脚也自然地离开了地,蹬在了左边的脚踏板上,这时的轮子转的更快了,多像春天风口里的小风车呀!
这时的我,看的入了迷,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快停下,让我试试,原来就这么简单啊!”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可万万没有想到,自行车对妈妈来说多像一只既听话又温顺的小花狗,对我来说却像一头倔犟的小毛驴一样,一点也不听话,急得我一身汗。
妈妈看我急成一团麻的样子说:“儿子,妈妈帮你扶着车子,你开始吧!”我强装着信心十足的样子不住地说:“没事,没事。”妈妈说:“用力蹬。”我说:“妈妈松手。”就这样我心里一紧张,忘记了看前面的路,一下子摔了个四脚朝天。我强忍着疼痛,爬了起来。光顾着看路,忘了用脚蹬,这次一下摔到了花椒树丛中,胳膊、膝盖、脸和鼻子都滑破了,真成了动漫里的小丑了。我强忍着眼眶里的眼泪说:“没事,没事。”我又一次爬了起来,再重新开始,这次我成功了,学会骑自行车了!
虽然我很累,但心里很高兴,因为学会骑自行车有很多好处:首先骑自行车锻炼越来越流行,不仅仅能减肥,其次,还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写给有川藏情结的骑友
每年这个季节,正是骑友们准备骑行川藏线的季节。我两次骑自行车去西藏,想写点什么,留给有西藏情结,并对骑行西藏有种冲动的骑友们。
两次骑行西藏,要描绘的美景,要叙述的文化,要抒发的感悟,要表达的情感,要写的人和事实在太多,不是一段话所能承载的。有人说骑行川藏,是灵魂的放逐是精神的归宿?是蓝天白云雪山草地高原的蛊惑而去寻找自我?是怕老了以后骑不动川藏线了想延续难得的骑行快乐?是信仰迷失文化饥渴、是对虔诚膜拜的需要与执着?不是,都不是。其实,骑行川藏没有多么的伟大,它早已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壮举。也没必要把西藏说得很神秘。我两次走过川藏线,只能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更多想表达的,是我对人生应有的态度。
是的,我们大多数人不过只是一介凡夫,做不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骑车去西藏,只是希望在那里让自己心生感动。
情结
刚骑车那会儿,网上看见几位骑友骑行川藏线。那时开始,川藏线就成了心中抹不去的一条路。没事的时候,就把网上的功略,游记撸一遍,无不拜倒在这条号称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的石榴裙下。英雄气短川藏情长。决定与川藏线约一个。没有使命,也不带上庄严与洗涤。作为大叔级别的骑友,川藏骑行就是图个好奇,玩个心情,看个风景,交个骑友,吃个路餐,住个混间,写个游记,发个自拍,有机会再吹个牛逼。虽说老夫聊发却已然没了年少的轻狂,只想在318上、317上骑游一把!
岁月不改川藏依旧,不同的是匆匆过客,既然生如浮萍,那就在川藏线上浮游两回,作为骑行者在自己骑行轨迹中添上318、317这两段路。
情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心理学说“情结”是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一种冲动。两种解释,前者简洁,后者生动。而我更喜欢心理学的解释。据统计,每年前往川藏线的骑行者近万人之多。而每一位骑行者,都有着自己浓厚的西藏情结。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小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白话理解:事情的成功与否,物质条件只能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思想意志准备)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我几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两个僧人的出发地跟我骑行川藏一样,都是四川,只是方向不同。
故事告诉我,有些事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这也许就是我骑行川藏的初衷和情结。
准备
我要骑行川藏!它来源于一句醍醐灌顶的酒后诤言?来源于“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一首仓央嘉措的诗的诱惑?来源于看到队友骑行川藏时的照片就在胸口翻滚的冲动?来源于每天骑行时内心中隐隐的召唤?不是,都不是。骑车去西藏是每一个骑行者最初时就定的目标,要到西藏去!每天在人流车流中穿梭时不停的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到西藏去!穿越山岭时咬着牙爬坡训练,为的是要到西藏去!那里有美丽的雪域风光,巍耸的皑皑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旷寥的高原牧场 ,迷人的神山圣湖,多彩的民族风情。那里是世界的屋脊,那里最接近天空,伸手摸得到白云,那里骑行又苦又累,让人品尝苦修的滋味。
行前的准备实际上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凭着道听途说,朦朦胧胧地准备着,对将要去的地方充满了期待憧憬,在一年的准备过程中,我常会和设想的前景联系起来,该带的、该拿的,虽然兵马未动这粮草还得先行,翻箱倒柜装备放进去又拿出来,巡航大淘宝,添补一些物品,望着一堆行李装备发呆,这个过程是非常享受的,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钱。说走就走的方式常给我带来眼前一亮的惊喜,长途嘛,尽可能准备充分。否则或许会给我带来措手不及的麻烦。
至于准备些什么东西,网上搜搜大同小异。总的原则还是轻量化,如常用的药物,这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命的问题。服装基本上就是保暖速干内衣裤,排骨羽绒服,抓绒裤,护膝,绒手套。5月的季节,护膝很管用的,下坡防寒神器呀。
对于骑行川藏,说走就走的旅行只能是一种天真的梦想。虽然骑行川藏线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可也绝对不轻松。说走就走,意味着欲速则不达。因此。自己做了一年的准备。从信息收集,物资装备。体能储备。到做好家人思想工作。从结识很多从川藏线回来的骑友,到用心结交飞登川藏服务站的朋友及沿线客栈的老板,了解情况,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才做出分析、评估、规划和行动。
难度
其实,骑行川藏318没有大家想象那么难,(317相对有难度)不需要太多的经验和金钱。老鸟和菜鸟、1块钱和1万块钱所看到的风景都是一样的,区别仅仅在看风景时的心情。骑行川藏也很简单,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勇气踏出第一步,也不要去盲目羡慕或钦佩那些天天在路上的人,只要你身体健康、有点时间和些许的钱,只要你做好计划,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时机,那就立马可以走在川藏的路上!
话又说回来,骑车进藏,也不是一点困难都没有,先说路途遥远,从成都到拉萨2000多公里之遥,(317比318路途长二、三百多公里)需要骑行少则二十几天,多则近一个月,还要看个人的体能状况和时间安排;再说路程艰辛,一路翻山越岭,先说318,小的山岭不说,光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就有十四座,其中两座超过5000米。(317哑口最高处竞达到5500米)有的路段更是凸凹不平、泥坑密布,极难骑行;其次是危险丛生。途中多见滑坡与落石,还有坡陡弯急,每年都有骑友因被落石砸中、被泥石流掩埋或下坡摔倒而丧失生命;另外,还会经常遇到凶猛的野狗。再其次是高原反应。高反是川藏线上最大的敌人,轻者头晕脑胀,重者更是会危及生命。
有的路段还十分险峻,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狭窄的道路上还布满了峭壁上滚落的碎石。有时我拍照都不敢上前,怕摔下悬崖。公路在绝壁上漫无尽头地延伸,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不少地段的路面都是紧靠坚硬的花岗石山体硬生生的开凿出来的,路面窄而陡,急弯特别多,澜沧江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两岸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江水汹涌澎湃,岸边奇峰嶙峋。因受高山阻挡,性格显得十分咆燥。川藏线上险峻的一切都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人在自然界中显得是多么的缈小,而勇者无畏,在险峻面前一样的那么脆弱胆小。
折多
骑行在川藏线上,与“折多”这个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打折多、折多河、折多塘,还有翻越的第一个高山哑口折多山。
“折多”是由藏语直接音译过来的词,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我反复品味这个词,一直认为它的翻译是神来之笔、天才之作,非大家不能为。
“折”,百度解释,是“弯曲、回转”之意,那么,对“折多”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山路曲折,弯道很多;二是山路九曲十八弯,回环盘绕,就像“多”字的字形一样。不管哪种解释,对川藏线的道路都是很形象、很逼真的描绘。
“折”字还有“折磨”之意,据此,“折多”又可以理解为“折磨多多”,这似乎是在告诫我们,骑行川藏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川藏线上多危险,多磨难,困难多多,折磨多多,绝对不可疏忽大意。
折多,不管318还是317,都是形象的代言词儿。
安全
随着道路的升级改造,川藏线上虽然还有一些烂路,但整体上路况已经大为改观,很多路段还铺上了上好的沥青。骑行在这样的路上,心情无疑是愉悦的,畅快的,有乘奔御风之感。然而,种种危险也隐藏在这其中。
有的骑友早上不到7点就蠢蠢欲动了,骑川藏线的都是劳模,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但不管怎样,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一路隧道很多,有些是没有灯,需要骑友带好车前灯和尾灯,象拉纳隧道有3公里多,这些隧道都没有灯。听说几年前还有过抢劫,这几年加强警力再也没有发生。在隧道入口处,经常看到骑友都不约而同地结伴通过隧道。
特别提醒!别忘了摘下墨镜!!
闻名遐迩的夺命减速带,特意停下来看看,往年就有骑友在此不幸遇难。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刚刚翻过折多山,正兴奋容易放松,于是这个祸害就出来作祟了。
高山之上,气候琢磨不定,天上云卷云舒,时阴时蓝,一天过四季,有时光顾着欣赏变幻莫测的景致。却防不胜防地被突然出现的冰雹袭击 。
自行车用V刹还是碟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现在成品单车都是碟刹。两次川藏,倒是见多了碟刹车维护刹车的骑友,不是来令磨损就是碟片出问题。至于下长坡,我认为一定是碟刹更轻松些。
也有骑友飘飘然放松对川藏沿线天气变化多端的警觉,高估了自己身体状况。结果不是感冒就是拉肚子。
通常平路和上坡速度受体能制约,所以上坡一般比较安全。下坡速度是安全重点,尤其高原的下坡速度更是重中之重。高原条件下大脑缺氧,人的自主意识可能减低。所以每天离开客栈时,客栈的老板们都会叮嘱提醒一下。下坡时一定控制速度!!
途中会遇到涉水区,(317更多)就是从山上下来的流水漫过路面,阻拦了前进的道路,骑友们只好涉水而过。水面窄的十多米,宽的百余米;浅处只没过脚踝,深处可以淹到大腿。需要探究后谨慎通过。
路上乱石散落,有的地方还积成石堆,显然是刚刚落下不久。抬头望去,山崖上山体风化后的大小石块密布,随时要倾泻而下的样子,看得人心惊肉跳。
高反
高反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高海拔带来的气压差加大、含氧量减少和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其较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产生幻觉、浮肿、休克、痉挛等症状。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海拔超过2700米以后。我骑着自行车,缓慢地在提升海拔,从生理到心理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我没有出现高原反应。但一旦出现了,则必须中断行程,想办法尽快返回低海拨地带。否则,将要付出的可能是生命的代价。
到了3200米以上,晚上睡不踏实后来知道,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在路上蹲下去然后站起来时提醒自己不能太猛,特别是海拔高的地方。
备些葡萄糖补夜很有必要,很管用。高反时抿几口热水也会起到明显缓解作用。
吃住
精神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了物质保障这灵魂精神就无所依托了。骑行川藏线长路漫漫高山不绝,吃饱喝足才能骑得更远骑得更稳。所以,吃住对每个骑行川藏线的骑友都很重要,再牛逼的大神也不能飞过去吧,还得一脚一脚踩上去。
在川藏线上的一日三餐。早餐通常是在住宿地吃,无外乎面条、馒头之类,很实惠也很简单;晚餐相对要丰盛一些,午餐则只能在路上随遇而安了。因此,头天晚上一定要买些路粮,以备不虞之需。顺便买些零食放在车架包里,途中有空往嘴巴里填一把。每天爬坡虽然辛苦,欣慰的是沿路补给点不断。且服务周到。
(吃住318比317要好上几倍)
每个客栈停满自行车,墙上四周挂满旗帜涂满各路大神留言。这些也成了川藏线客栈独有的文化和标志,没有涂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客栈是川藏线上的客栈。
由于每个落脚点客栈相对比较多,我通常住川藏线服务站协议客栈,这些客栈都是服务站牵头组成联盟,组织落实后勤保障,沿线服务一条龙,为骑友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
沿途的餐馆、住宿点厨房基本上都是明厨亮灶,这样也好,整个灶头清清楚楚,骑友看得见,无形中也是监督。
骑行川藏线,318沿途客栈非常多,317每天最幸福的是能顺利找到吃住地方)而且设置科学,根据正常骑行节奏,到了晚上便有住宿点,国内骑川藏的几乎没有带帐篷的。
不管骑318还是走317,幸福真的很简单,看到客栈招牌,在床上一摊,有口热饭热菜吃,满足了。
但我还是要提醒骑友,你慢慢骑慢慢走,别脑子里总想着客栈,把眼睛多停留在这路边的风景之中。
川藏线318,导航似乎不需要,基本不会迷路。带份功略,主要是标识了一些重要地标,如补给点,观景台等,还有就是爬坡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实际骑行采集,比较精确。在实际骑行中很有参考价值,一般骑友到了住宿点空下来都会研究明天的路况。骑行客栈基本都有单间、标间和床位,可以满足不同骑友的需要。(317除外)
结伴
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临时约在一起结队骑行,在川藏线上叫做“搭伴”。川藏线上搭伴的情形相当普遍,而且搭伴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这其中有“捡人”和“求被捡”的区别。“搭伴”的人因为彼此并不了解,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然而世事的玄妙就在于风险往往与机遇同在。搭伴在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的同时,也开启了一扇扩大交往、增进友谊的窗口。毕竟,在充满危险的川藏线上,一起同吃同住同行同甘共苦20多天,这种人生经历是十分难得的,由此结下来的友谊,则必然是深厚的。
在骑行川藏线的日子里,我时常被“搭伴”的骑友感动。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任缺失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着,误解着,伤害着,物欲横流,勾心斗角。而“搭伴”者们,只因相同的兴趣爱好,只因有共同的目标和梦想,彼此之间无须设防,真诚相待,苦乐共担,这无疑给这灰暗的环境抹上了一层亮色。
天气
5月份,神天居多,只用过三四次雨衣,而且用时都比较短。我感觉雨披还是很实用,通气方便,虽说防不了大雨,而在5月的川藏正好。我带的是分体雨衣。我感觉在5月份意义不大,刚刚穿上天又放晴,穿也不是脱也不是,穿上脱下看着都累。至于7、8月份雨季就另说了,那时除了淋雨,大雨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按照客栈老板的说法,雨季天天下雨。
上坡一般就是长袖速干内衣外加上一套骑行服。下坡把带来的衣服能穿的都穿上,套上排骨羽绒服、抓绒裤,头盔里面再加上个头巾,换上抓绒手套,把护膝套上防止膝盖受冷。如此全副武装下山,还要看天气脸色,如果放晴挺适意的,如果阴雨天还是会瑟瑟发抖。
三忌
川藏线上的第一忌便是忌急。骑行川藏线靠的不是速度,而是意志力,急赶没有用。有那急的,天不亮就出发,天漆黑才歇下,频赶夜路;又下坡时只顾了爽快,高速滑下,路面稍有不平,便即摔倒,不知出了多少危险,所以急不得。第二忌是忌酒。酒以水为形,以火为性,望之柔和,实则刚猛。饮酒使人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极易引发高反。所以骑行途中要少饮酒,最好不饮酒。第三忌则是忌奇。藏族全民信佛,又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切勿有猎奇心理,可与之交流,但不要在一些风俗习惯上与他们较真,尤其是要尊重他们的习俗,避免引发冲突矛盾。
我曾经就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现象与藏族朋友扎西做过深入探讨。然后明白,任何一种婚姻制度的形成,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布珠三姐妹民居是香格宗最有代表性的“一妻多夫”家庭。两个男主人为兄弟、一个女主人和三个女儿。征得同意后拍摄此照。
符号
川藏318上一个个耳熟能详而又典雅、神秘、多姿多彩的文化符号。让我魂牵梦萦、欲罢不能,它们共同产生一种无形的“场”,让人如醉如痴、怦然心动。比如,二郎山、康定情歌、大渡河铁索桥 、茶马古道、澜沧江、金沙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南迦巴瓦峰,雀儿山、新路海、马尼干戈、印经院、纳木错,还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八廓街、纳木错、珠穆朗玛峰、鲁朗林海、然乌湖、藏传佛教、玛尼堆、风马旗、转经筒、经幡、唐卡……
我为她而来,而当我将要靠近她、凝视她的时候,心里忽然又有些惴惴不安,有些迟疑,甚至有些羞涩,生怕惊扰了她,亵渎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