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镟】镟是什么意思啊?
在关中,“镟”除了同“旋”,即同字典上解释的一样以外,还读做xuān,对应的普通话读音应当是xuàn,当刀削讲。从“镟”字的结构看,似乎是用刀子(金)以旋转(旋)的形式进行切削的动作。例如:“镟苹果皮”、“用木头镟个木猴儿”等。引申为凡是局部的切削都可称为“镟”。如:土豆放时间长了长芽了,一定“把芽子镟掉,镟干净”不然吃了要中毒的。义同“剜”。 繁体字关中人把小学生用的转笔刀就叫“镟笔刀”,就是“切削”。 木料上面有枝条痕迹、或或者“木旋”等不平的地方,木匠用“镟子”(木工工具,或叫锛子)把它“镟掉”,义同“劈”。 用小刀把水果上面有虫口、烂痕除掉,一般就说把坏的地方“镟了”,即“削”。
谁能帮我把宣、喧、渲、渲、暄、萱、揎、煊、楦、碹这几个字很全面的给我解释一下啊?(包括这些字的声调)急急急…谢谢拉?
宣、宣(xuān)(公开说出)
喧、宣(xuān)大声说话,声音杂乱
渲、渲 xuàn 把水、墨淋在纸上再擦匀的画法
暄、暄 xuān 温暖,太阳的温暖
萱、萱xuān 多年生草本植物
揎、揎 xuān 捋起裤子露出胳膊
煊、煊xuān 形容名声很大,声势很盛。
楦、楦xuàn 做鞋用的模型
碹 碹xuàn 桥梁、涵洞等工程建筑的弧形部分。
√错认水不是水 古装剧中的这些知识点你都知道吗?
错认水不是水 金错刀或非刀
盘点一年的古装剧,下面这些知识点你都抓到了吗?
鹤是猛禽吗?
电视剧《鹤唳华亭》以南朝齐为时代背景。“鹤唳华亭”取自西晋陆机的故事。陆机是三国吴陆逊之孙、陆抗之子,“天才秀逸”,有《文论》传世。陆机因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兵败,遭谗被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载,陆机临刑前叹道:“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华亭是现在上海松江,陆逊曾被封为华亭侯。后世常以“鹤唳华亭”喻思乡之情,或叹仕途之险。陆机身死80年之后,再出”鹤唳“典故。东晋苻坚淝水兵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古时爱鹤者众,卫懿公是最早的一个。《左传》载春秋时卫懿公好鹤,给鹤配专车出行。后狄人伐卫,国人纷纷说,让鹤去打架,它有俸禄又有爵位。(“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鹤唳华亭》中,女主角顾阿宝以鹤比喻心上人:“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鹤,实为猛禽,可以搏鹰。”“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一句出自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大家讨论的重点是后一句——鹤算猛禽吗?打得过老鹰吗?美籍华人摄影师梅慈敏曾在日本北海道拍摄了一组鹤鹰大战的图片,在网上流传很广。有图有真相,打起来鹤还真不吃亏。
“龙颜”不是美颜
常说龙颜大悦,真见了未必受得了。电视剧《大明风华》,朱元璋一出场就上了热搜,为什么是张“鞋拔子脸”?
清代收藏于南薰殿的历代帝王画像,以朱元璋画像最多,共13幅。明太祖是两面人,画像庄严的有两幅,呈现异相的倒有11幅。朱元璋像在民间流传更广,在朱元璋老家凤阳的龙兴寺内,一直供奉的就是朱元璋的麻脸像。朱元璋的龙颜照是上过历史课本的。
史书上描绘朱元璋相貌,说法是“五月朝天”、“奇骨贯顶”。朱元璋属龙,可谓本命长相。史书上有龙颜一说的,大多是开国皇帝,比如秦始皇、汉高祖。一代帝王,要的不是“盛世美颜”,而是“盛世龙颜”。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里,朱元璋的长相就引发过一波议论。电影中廖凡演反派朱潜龙。朱潜龙自认明太祖后人,姜文拿明太祖“丑像”给廖凡看,说,一看你就是亲孙子。
《隋书》记载,隋文帝杨坚“为人龙颔”、“五柱入顶”,杨坚简直和朱元璋撞了脸,而是还“遍体生鳞”。可是杨坚能够娶到独孤皇后,就是因为老丈人看中他长相——“(独孤信)见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电视剧《独孤皇后》,如果照史书来,把杨坚打扮成小龙人,让胡可来演独孤伽罗,活脱脱的就是小神龙俱乐部。
金错刀是什么刀?
电视剧《东宫》的女主角曲小枫挥刀自杀,刀名金错。
金错刀,一指金丝镶在刀柄或刀环上的佩刀。苏辙有诗《子瞻惠双刀》:“彭城一双刀,黄金错刀镮。嵴如双引绳,色如青琅玕。开匣飞电落,入手清霜寒。”
金错刀,二指王莽时铸造的钱币。以黄金错镂其文,又称错刀。后来泛指钱财,李白有诗《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
汉代张衡《四愁诗》有“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名句,争议不少。美人送张衡的金错刀,到底是钱还是刀?送钱有点土,张衡时代莽钱已废。送刀不文艺,诗中都是青玉案、琴琅玕、锦绣段一类的妙品,刀太杀气了。
张衡的金错刀,有考证说是书刀,此说可信。书刀是汉时文人修治简牍的必备工具,一般为铁制。为了书写方便,汉时文人有佩戴书刀的习惯,是时尚。书刀以蜀地的金马书刀最为有名,晋灼注《汉书》:“旧时蜀郡工官作金马削刀者,以佩刀形,金错其拊(柄)。”此外,史书多有记载,汉时书刀常用作御赐之物。
《鹤唳华亭》的男主角萧定权是书道高手,自创书道,名曰金错刀。金错刀确实又是书体的称谓,由南唐李煜所创。《宣和画谱》载:“李氏(李煜)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剧中萧定权所书学的是宋徽宗的瘦金体,不是李后主的金错刀。
一切为了大庆
电视剧《庆余年》虚构了一个庆国。原著作者猫腻说,庆国的名字取自日本动画《十二国记》。
剧中言冰云高喊“一切为了大庆”,这句话上了热搜,大庆油田官方微信号回应“谁家的,快领走”。猫腻是湖北宜昌人,老婆是大庆人。写《庆余年》时猫腻正在大庆,准备“从宜昌到大庆,和领导(指他的老婆)共度余生。”猫腻之前写过一本小说,叫《映秀十年事》,小说未完成,那时他住在映秀。汶川地震时,他写了个对子——“映秀十年事,生者庆余年”。
《庆余年》的书名出处,还有一说。《红楼梦》中的巧姐判词名为《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庆余年”三个字可自由组合。“余庆”指先代留下的福泽,典出《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胡雪岩建药店“庆余堂”,据说本想叫余庆堂,因为和秦桧老宅撞了名而作罢,此说待考。巧的是,《说岳全传》最早的刻本,是清代金氏余庆堂刻本。
不良人是何人?
古装剧,常把古代机构神秘化。有的是虚构的,比如《庆余年》里的鉴查院、《剑王朝》里的监天司。大宋没有北斗司,《大宋北斗司》里的秘阁,名为宫廷藏书处,实为特务处。历史上宋代宫廷藏书之地不叫秘阁,叫馆阁。北斗司的上级部门皇城司,确是史书有载。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靖安司,是虚构的。剧中还有不良人的组织,这是可考的。明代《暇老斋笔记》载,“今之缉事番役,唐称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剧中张小敬的职务就是不良帅。根据《唐五代语言词典》“不良”条的说法,不良人只是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而且,不良人是有案底的人。“不良帅”张小敬就是从死囚牢里被放出来的。
吉温是唐朝有名的酷吏,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出场。吉温被玄宗称作不良人,《资治通鉴》载,吉温任新丰县丞时受举荐,玄宗果断拒绝说:“这是个不良人,我不用。”(《旧唐书》载,“是一不良汉,朕不要也。”)虽然不受皇帝待见,在李林甫、杨国忠的扶持下,吉温还是步步高升。他与罗希奭并称大唐酷吏的“罗钳吉网”。后来,吉温被贬出长安,玄宗对朝臣感言:“卿等皆可安枕也!”《旧唐书》说安禄山造反就是为了给吉温打抱不平。
《大明风华》里,有个神秘机构奴儿干都司,那里囚禁了三万名“靖难遗孤”。奴儿干都司不是犯人的流放地,不能等同于大清的“宁古塔”。奴儿干都司是明王朝为管理辽东都司以北的少数民族控制地所建立的行政组织。始于永乐七年,废止于宣德十年。在此期间,由于政治局势的不同,在建立之初有护卫京师、支援讨伐蒙古、招抚等职能,其后因明廷的民族政策而行使了护卫朝贡等特殊职能,为明朝治理东北地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错认水是什么酒?
《大明风华》皇太孙大婚的一场戏,宣读册封诏书时有“于戏”一词。“于戏”是感叹词,应写作“於戏”,不能读成“鱼戏”,该读作“呜呼”。“于戏”有前车之鉴。高希希导演的《三国演义》中,汉献帝读逊位诏,字幕写的是“於戏”,读的是“鱼戏”。
《笑林广记》有个“於戏”的笑话。秀才问和尚说:“你们佛经中的‘南无’二字,只读本音不就行了,为何要读‘那摩’?”和尚反问道:“你们读《四书》上的‘於戏’二字,为什么要读作‘呜呼’?如今你要读‘於戏’,小僧就读‘南无’,你要是‘呜呼’,小僧自然要‘那摩’。”
事实告诉我们,文史博大精深,台词不可“鱼戏”。
《知否知否》中讲女主角盛明兰有喝冷酒的习惯。她吩咐丫鬟:“给我一镟错认水就好”,丫鬟回说:“又要喝了冷酒。”
错认水是薄酒的谑称。清代《调鼎集》载:“错认水:冰糖、荸荠浸烧酒,其清如水,夏月最宜。”明代宋诩著《竹屿山房杂部》,记载了错认水的酿造方法。
苏东坡有“错煮水”的故事。苏东坡《调谑编·巧对》记:在黄州时,尝赴何秀才会。食油果甚酥,因问主人此名为何。主对以无名。又问:“为甚酥?”坐客皆曰:“是可以为名矣。”又潘长官以东坡不能饮,每为设醴。坡笑曰:“此必错煮水也。”他日忽思油果,作小诗求之云: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煮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一镟错认水”与喝冷酒的意思相悖。“镟”指温酒器,元代戴桐《六书故》载:“镟,温器也。旋之汤中以温酒。”亦作动词,《水浒传》第五回有:“那庄客镟了一壶酒,拿一只盏子筛下酒,与智深吃。”
《知否知否》因为病句多上了热搜,“款待不周”“年纪不惑”“满城文武”“五十万两余”“手上的掌上明珠”“听过一些耳闻”……《人民日报》官微都惊呼“知否,知否?语文老师按住了颤抖的手”。语文老师,求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