琬和婉哪寓意个好,琬和婉哪个用于人名好?
“琬”比较好。寓意品德高尚。
√扬州“三十部传世名著” 评选投票
作者董仲舒,西汉政治家、哲学家,曾任江都相。注者凌曙,清代学者,江都人。《春秋繁露》为古代政治哲学名著,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黄老之学为骨架,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吴普,汉末三国时广陵人,华佗弟子,著名医学家。本书又名《吴氏本草》,载录各种药物四百多种,广泛吸收前人成果,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医学资料。清代学者孙星衍、焦循都曾辑佚本书,今有尚志钧辑校本流传。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李善,唐初广陵人,知名学者,淹贯古今,一生以讲授、研究《文选》为业。其为《文选》作注,博采众长,奠定了隋唐《文选》学的基础。本书凡六十卷,为诸注中最为精善之作,历代流传,为后来士子所必读。扬州有文选楼、文选巷等纪念遗迹。
作者曹宪,扬州江都人。约生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545),卒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105 岁。历梁、陈、隋、唐四代,是《文选》学的创始者,杰出的小学家,撰写扬州地方志的鼻祖。本书是曹宪为《广雅》所作的音释,《博雅音》是研究隋唐时期语音的重要资料,而且是印证《切韵》音系的重要材料。
日本•真人元开著。又名《鉴真和尚传》等。记述唐代扬州高僧鉴真备尝艰辛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的传奇事迹,是研究鉴真生平、贡献及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记叙清晰,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版本价值和文学价值。
作者杜佑,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的名门大族。贞元五年到扬州,为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
作者李公佐,唐代陇西人。本书为短篇传奇小说,写广陵人淳于棼一日醉倒古槐树下,梦见自己成为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尽享荣华,梦醒后才发觉是“南柯一梦”。传奇流传极广,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演绎为《南柯记》。书中的大槐树传说就在今扬州驼岭巷。
作者崔致远,新罗人,唐末来华,曾在扬州淮南节度使幕府工作生活5年,其间为节度使代撰了许多公文,同时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后汇编成本书。此为作者流传后世的唯一著作,具有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和重要的文学价值,对于中韩文化交流亦有特别意义。
作者徐锴为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广陵人。与兄徐铉同治《说文》学,卓然名家,人称大、小徐。本书对《说文解字》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校定,是自汉魏以来最早一部系统、详密的《说文》注,于《说文》之研究,承前启后,功劳最著。
作者孙觉,字莘老,北宋高邮人,胡瑗弟子。长于《春秋》学,著有多种相关著述,唯《春秋经解》得以传世。本书十三卷,其中保存了已失传的胡瑗《春秋口义》的学术主张,是宋代解经名作,《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均收录。
又称《淮海词》。作者秦观,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其词清丽淡雅,俊逸精妙,而又含蓄深沉,和婉醇正,被誉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影响深远。清代文学家王士祯称赞:“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作者陈旉,宋代农学家,隐居仪征西山务农。本书上卷论述农田经营管理和水稻栽培,为全书重点,中卷叙说养牛和牛医,下卷阐述栽桑和养蚕。是论述宋代南方地区汉族农事的综合性农书,也是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具有科学和实用价值。
作者王磐,号西楼,高邮人,明代著名散曲家、医学家。作者因家乡水旱灾患频仍,居民常食野菜,恐误食中毒,遂编成此书,记录可食野菜六十种,加以注释,附有诗歌、绘图,体现其对百姓的悲悯与关爱情怀。版本众多,影响及今。
作者张綖,高邮人,明代词曲家,首倡婉约、豪放二体说。诗馀为词之别称。本书图谱标识简易而直观,词谱体例完备,注释精到。是中华词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对后世词学理论研究和填词创作实践影响极大,至今仍具价值。
作者计成,明末苏州人。本书三卷,附图二百三十五幅,为中国古代造园名著,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作者将园林创作实践加以总结提炼,论述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手法,为后世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范本。本书写于扬州,并对真州寤园和扬州影园作了重点介绍。
作者周嘉胄,明末清初扬州人,收藏家,精于鉴赏。本书二十八卷,分为香品、香事、香异及诗文等,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物产,囊括古今,采集广泛,为中国香文化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有价值。收入《四库全书》。
作者周嘉胄,精于书画收藏鉴定,又深入研究江南地区装裱工艺,著成此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书画装裱经验的专著,论述精到,言之成理,在装潢史上具有重要理论开拓和实践指导意义,素称佳作,深受后世推崇。
作者张潮为清代安徽歙县人,常年寓居扬州,从事写作与刻书事业。本书为明清随笔体小品文集的代表性作品,采用精炼的格言、警句、语录形式,“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表现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版本众多,流传极广。
作者孙兰,字滋九,号柳庭,明末清初江都人。精历算、地理之学,著述众多。本书又名《柳庭舆地隅说》,包括格理论、推事论、外方论、考证论四卷,拓展了地理学研究的视野,素称地理名著。
本书卷帙浩繁,内容宏富,共计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余人诗作将近五万首,为唐诗集大成之作。由清康熙年间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奉旨于扬州天宁寺设局刊刻,参加编修的有彭定求等著名学者。写、刻、校、印精良,人称“康版”,是扬州雕版印刷史上的精品力作。
作者石成金,清康乾时扬州人。本书将人们普遍关心的各种人生问题,从修身齐家到待人处世,从读书到娱乐,从生儿育女,怡神养性的奇方妙法,到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诀窍,博采兼收,综汇其中。问世以后,流传至今,被人们奉为传家之至宝,劝世之良言。
作者金农,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冬心先生集》四卷。清雍正十一年刊于扬州。此集依年代先后编排,收录冬心自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十一年的诗作三百六十多首,是清代写刻本中的代表性作品,是金冬心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全书为仿宋字体,雍正癸丑十月开雕于广陵般若庵。
作者石涛,清初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长期寓居扬州。其画风直接开启了清代扬州画派。本书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颇多创见,是绘画理论的重要著作,吴冠中评其为“世界美术发展史上一颗冠顶名珠”。
广陵琴派创始人徐常遇所著,广陵派五大琴谱之一,曾数次刊刻,为操缦家所必备,传承有序,影响极大。
本书由马氏兄弟编刻,十二卷,存诗近七百首,反映了清乾隆时扬州文人雅集与园林兴旺的盛况,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也是扬州盐商热衷文学活动的记录。
作者范西屏,清乾隆时期著名围棋国手,晚年客居扬州,创作《桃花泉弈谱》。此书精辟地记载了范西屏对围棋的独特见解,一出版,便轰动棋坛,风行一时,以后重刻版本很多,200年来影响了无数棋手。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价值最大的古谱之一。
清厉鹗、马曰琬辑。厉鹗,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学者。马曰琬,清代扬州著名盐商。本书汇集宋代诗歌资料,征引文献一千余种,编为一百卷,录宋诗作者三千八百余人,各系以小传,以事存诗,以诗存人。作者多年客居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利用其中丰富藏书,并与马氏兄弟相与商榷,辑成这部巨著。
又名“安素轩法帖”,是清代嘉庆间扬州盐商鲍漱芳所辑刻。石刻汇集唐宋元明各朝名家法帖,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一定的史料价值。刻石工作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摩刻精细,技艺精湛。石刻总计十七卷,刻石约三百余方,部分现藏扬州天宁寺佛教文化博物馆内。
作者汪中,江都人,清代著名学者,扬州学派代表人物。本书汇集作者所撰重要文章,阐释经典,考论经传诸子,抒情发志,成一家言,颇称精辟,王引之称其“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版本众多,流传颇广,影响极大。
作者李惇,字成裕,清高邮人,著名学者。通经学,与嘉定钱塘齐名。本书8卷,考诸经古义二百二十余事,《清史稿》本传称其“多前人所未发”。
高邮王念孙、引之父子,精于文字训诂校勘之学,为清代著名学者。王氏四种,指《广雅疏证》,搜集汉魏以前古训,系统考证、阐述、整理《广雅》一书;《读书杂志》,校勘古籍中的文字,订正讹误,考辩音训异同,阐明古义;《经义述闻》,解释经史典籍中讹字、衍文、脱简、句读,校正文字,阐释经义;《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的虚词,因声求义,不限形体。是清人研究古代文字声音训诂之学的代表性著作,在中国语言学史和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李斗,清仪征人。作者根据耳闻目见,历时三十年写成本书,详细记载了康乾时期扬州一地的园亭景观、风土民俗、人物事迹等,并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戏曲、小说、饮食等史料。被称为清中期扬州的百科全书,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素称名著。
清•阿克当阿修,姚文田、焦循等纂。该书是清代扬州官修地方志书中的佼佼者,一向被视为名志。主要特点有:恪守志法,构创得体;征引宏富,资料翔实;名家参与,特色鲜明;编撰严谨,考订精审。《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具有良史之法,洵称杰作”。
全称《钦定全唐文》,是清朝官修唐人总集。由董诰主持,阮元等参与其事。全书一千卷,辑录唐五代三千位作者文章共约二万篇,作者均附小传。集唐五代文章之大成,极便查阅使用。嘉庆时编成后颁发扬州,命两淮盐政负责校刻,即扬州初刻本。
作者焦循,字里堂,甘泉人,清代扬州学派中坚人物,著作等身,号称通儒。雕菰楼为其书斋名。本书包括《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三种,合计四十卷,内容独树一帜,为作者多年研究《周易》的代表性著作,在易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焦循著。本书是作者晚年潜心研究《孟子》的心血之作,训释字词音义,考释名物制度,辨疑正误,阐发义理,创获良多。为焦循学术思想代表作,与赵歧《孟子章句》、朱嘉《孟子集注》并行,深受研究者重视。
作者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清仪征人,历官各地,政声卓著,提倡学术,著述众多。本书参考众多版本,对十三部儒家经典进行校勘注释,是清代学者对《十三经注疏》所做的一次空前的、大规模的整理,是一项宏伟的学术工程,被称为十三经的最完善注本。
阮元主编。记述中国历代天文历算家生平与学术活动的传记资料集,是中国第一部科学家传记著作。凡四十六卷,收录三百多人,每人一传,篇后有作者评说。之后续作众多,其中以阮元弟子、扬州历算家罗士琳所编《畴人传续编》最被称道。
作者江藩,号郑堂,清甘泉人,贯通群经,专宗汉学,为扬州学派著名学者。本书为总结清代汉学成就的学术史名作,八卷,收录五十六人传记,阐述清代汉学家之师承关系、学术思想及成就,梳理经学之发展脉络。附录《宋学渊源记》二卷。“大义微言,不乖不绝。”
本书又名《黄氏逸书考》,清代扬州个园主人黄奭编校刻印的大型辑佚丛书,收录各种珍本古籍二百八十余种,在版本目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浦琳,字天玉,扬州人,是清代中叶的著名评书艺人。他以亲身经历编撰成此书,用生动语言描摹底层市井小民生活,人物形象鲜明活泼,是扬州评话中与《三国》《水浒》齐名的一部奇书,独具扬州风情和民俗趣味,向来脍炙人口,流传不绝。
作者童岳荐,清代扬州盐商。本书是清代中期的烹饪书。以扬州菜系为主,从日常小菜腌制到宫廷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收劳素菜肴两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类、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实为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巨著。
作者刘宝楠,字楚桢,宝应人,清代著名学者。本书是对《论语》的注释之作,详考名物,博采众说,匡正谬误,并存异说,论说精审,学者评其远胜宋代邢昺的旧疏,成为《论语》注疏中的精品力作,是清代经学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刘文淇、刘毓崧等,为清代仪征著名学术家族。本书素称清代《左传》学的集大成之作,由刘文淇开始编撰,其子孙接续完成,凡八十卷,征引各家之说,加以考证鉴别,十分精核,四世传经,传为佳话。
作者魏源,湖南邵阳人,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他于清道光年间寓居扬州絜园,并在此完成名著《海国图志》的撰写和刊刻。本书博采文献资料,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史地情况,同时向国人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旨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旅程。
作者李涵秋,清末民初扬州作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本书以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许多大事件为背景,展现七十年间的稗官野史,使当时中下层社会的民间风情、闾巷习俗,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曾经风靡一时。
作者刘师培,仪征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著述宏富,收入《刘申叔遗书》。本书是1917年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点与诸家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被誉为近现代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影响及今。
作者支伟成,清末民初学者,扬州人。本书介绍清代汉学家及其考据学方法、成就,分为二十五篇,共收录三百七十余人。分类得法,叙论有据,内容丰赡,是一部关于清代学术史的重要参考书,素为研究者重视,流传至今,刊本不断。
著名扬州地方文献丛书。陈恒和书林编刻。收罗了扬州地方文献二十余种,保存了不少稀见史料。
朱自清著。全书包括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最为经典的经史和文学名著,讲解简洁精辟,文字通俗流畅,问世以后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