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年号,好听的古代国家年号?
我们看历史书或者看电视剧经常看到**皇帝**年,如汉武帝元朔元年,明武宗正德14年,明世宗嘉靖5年等等。封建王朝在记事时通常以皇帝的年号来表示时间,用来记载某件事情发生的时间。那“年号”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是如何形成定制的呢?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史上各个朝代的年号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年号是古代封建君主在即位后为了区别于前任皇帝而设立的代表时间的名号,如皇始,寿光,建元,太康等等。年号起源于汉武帝,《汉书》记载:一次汉武帝出去打猎,捉到了一只独角麒麟,文武百官觉得这是上天预示的祥瑞,应该要用某种东西表示纪念,于是上书汉武帝设立年号,于是汉武帝将该年设为“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于是皇帝的年号就这样诞生了。在汉武帝之前的秦汉以致东西周春秋战国都是没有年号的。自从汉武帝设立年号以后,年号就成为了皇家标准,以显示自己王朝的改头换面。

在封建王朝史上,皇帝选择什么样的年号都是有其严格意义的,皇帝选择年号一般有以下几种含义:
1、记皇帝初登大位:如汉昭帝的“始元”,汉宣帝的“本始”,汉成帝的“建始”,汉章帝的“建初”。
2、记皇帝身体状况:如南北朝刘宋明帝久病未愈,因此将年号改元为:泰豫;再如女皇武则天因生病改元“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病好后又改元:久视。这里讲个题外话:称皇帝为万岁是从女皇武则天开始的,武则天之前的皇帝都是没有被成为万岁的。现在的电视剧不管三七二十一:群臣都称呼皇帝为万岁,在唐朝之后是可以的,在唐朝之前是还没有称呼万岁的,这说明编剧的历史性不够严谨。
3、记祥瑞:如汉武帝“元狩”就是捉住一只独角麒麟;女皇武则天则是见到了佛祖的足迹后改元“大足”。这种事情在较为迷信的古代封建王朝里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预示着自己治理的王朝是真正受到上天护佑的。
4、记时事:如汉武帝在泰山封山以后改元“元封”;汉献帝从长安逃出来后改元“建安”;晋武帝灭吴以后改元“太康”;清穆宗时东西两房太后共同执掌朝政改元:同治,等等。
5、粉饰太平的:如明万历,清乾隆,清嘉庆,清道光等等。

封建王朝各个朝代帝王的年号都有些差异:如明清以前的皇帝可有多个年号,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多达14个;但是明清皇帝都是到死都只有一个年号,改年号说明皇帝死了或者皇帝退位了,而且我们历史书上都是以明清皇帝的年号来称呼皇帝的,如明武宗正德皇帝,明武宗是死后庙号,正德是生前年号;清圣祖康熙,清圣祖是死后庙号,康熙是生前年号。
皇帝的年号一般是从下诏后的第二年开始改元的,当然也有下诏后即刻生效的,年号是皇帝的专用,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更改年号,如年号创造者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有18个年号;还有一种情况皇帝即位后仍然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如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明朝建立以后,废除了一世多个年号的方法,改为一世一元制即皇帝即位后改元后的年号一直用道驾崩,清朝建立以后沿用明朝制度,所以我们一般用年号来称呼明清皇帝。

在古代中国对周边文化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所以诸如朝鲜,日本,越南,蒙古等等东亚诸国都采用中国类似的年号,到了当今时代除了日本仍然保留年号以外其他国家都去除了年号改用公历(日本去年年号是平成,今年年号是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