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字五行属什么,熙是什么动物?
熙字含义和意思属虎:熙字的含义:
1、五行:水
2、康熙字典笔画:14
3、字解:熙xī光明。兴起,兴盛。和乐:熙怡。熙笑。古同“禧”,福,吉祥。〔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古同“嬉”,嬉戏。
4、本义:指光明。兴起,兴盛。和乐,吉祥的意思。
nbsp;而老虎就具备光明正大威武霸气等特征,所以煕说的是老虎。
甜的部首和组词?
甜的偏旁是:甘
拼 音 【tián】
1.像糖和蜜的味道(跟“苦”相对):这西瓜真~◇话说得很~。
2.形容舒适、愉快:他睡得真~。
笔画
组词:甜润、甜菜、甜食、嘴甜、甘甜、甜品
母爱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滴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母爱像一剂苦口的良药保护着我们的心,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美丽的,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中秋节的晚上,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香甜的月饼,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潮州侨胞:从熙公陈旭年
从熙公--陈旭年

从熙公祠就座落在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清代海阳县上莆都金砂乡),人口只有几百人,却建有二座祠堂。祠堂一般都是子孙为奉祀祖先而建,但从熙公祠却是从熙公陈旭年为自己修建的生祠。
据族谱记载,从熙公,名宜敏,字毓宜,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系源全公次子,出嗣胞叔源慎公。幼时丧父,事母至孝,母子相依为命,靠卖油勉强度日。但他人穷志不穷。他有一姑母,家住邻村曾厝洋东,为人有点吝啬。有一天,他到姑母家讨点咸菜给母亲吃,其姑母听说从熙到来,赶忙吩咐家人“把鸡禁紧”。从熙说明来意,姑母却推说咸菜还没开瓮。从熙一听此言,很是失望。心想空手而归,徒增母亲伤心,不如到住在黄厝的堂姑家试试。于是来到堂姑家,堂姑正在煮午饭,一见从熙到来,连忙揭开鼎盖,加入半瓢清水,再加几块番茨,煮成一大锅蕃茨粥。等他吃饱后,再拿些咸菜给他。贫穷和屈辱使年仅十七岁的从熙,毅然拜别慈母,冒险躲进开往马来西亚的红头船,只身来到柔佛州谋求发展。
初到异国,人地生疏,番仔“骑”刀。没有本钱做生意,只得靠着一枝竹槌当挑夫,赚点生活费。但时运不济,谁家雇他干活,谁家就要倒霉。从熙一枝竹槌“我”倒十三间行铺。消息传开,再也没有人敢雇佣他了。他颠沛流离,来到一处荒山,与众多潮籍乡亲一起,开荒种植,也到过矿场做过苦力,饱尝人间艰辛。在此期间,他发现了新锡矿。后来,他得知老母病重,急忙赶回家乡,奉侍老母,亲尝汤药,直到老母病逝。料理好后事之后,才又回到柔佛州。
这一次,幸运终于降临。从熙因发现新锡矿而受到政府嘉奖。他稍有积蓄,便改以贩布为业。每天挑着布匹,沿街叫卖。因卖布而结识了柔佛王朝天猛公布依拉欣,又与其子阿布峇卡结为兄弟(据说阿布峇卡的母亲是潮州人)。后来娶了阿布峇卡的堂妹为妻,被潮人称为番驸马。1862年,这个会讲潮州话的阿布峇卡继任柔佛“苏丹”(皇帝)。1864年,苏丹把柔佛第一至第七条港交给陈旭年管理(陈旭年是陈毓宜的音译。马来爪夷文的音译,大部份都难以真正对译出华人港主的中文姓名)。陈旭年39岁时,成为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陈旭年的家乡俗称砂陇。因此,他在新山的最大一条港便以“砂陇港”命名。1868年,他被柔佛苏丹封为“甲必丹”(侨长),特授“资政”头衔。并被委任为新山税收负责人,是柔佛王国的经济支柱。此时,陈旭年的声誉、地位和事业,可以说都已到达顶峰,当地流传有“陈天蔡地佘皇帝”的民谚。陈天指的就是陈旭年和陈成宝。他还多次陪同阿布峇卡大君及其稚子进奉清朝,他本身也被封为荣禄大夫,赏戴花翎。后来,柔佛新山建有陈旭年街,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功绩。
随着事业的发展,陈旭年逐步把重心移至新加坡。他大量购进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创广丰、宜丰、宜隆、谦丰四间商号,从事胡椒甘蜜的买卖。同时,与陈成宝等人在新、柔两地合营烟酒专卖,获得丰厚利润。
功成名就,陈旭年衣锦还乡。乡邻送来鸡蛋接风,他的两个姑母也来了。他除了厚礼回赠乡邻之外,又拿出一支金锁匙,送与当年不肯给他咸菜的姑母,回家去开咸菜瓮。又为对他有一饭之恩的堂姑修建了一座四点金式的大厝(该大厝位于现在金三村大巷,至今住着他堂姑的后代)。显示出他不计前嫌及受人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君子风度。
清同治九年(1870年),陈旭年在家乡斜角头兴建资政第。资政第是以从熙公祠为中心,由左右两座四点金为主体的三壁联大府第。后有后包,前有大灰埕,左右有龙虎门,外有围墙合围而成。

资政第北边的虎门,门顶有资政第匾额。过了虎门是大灰埕,正中便是从熙公祠。门前分置一对石狮,雄狮戏球,母狮抚子,两狮作相视状。狮后是三门式的凹肚门楼。中门前置有精美石鼓一对,门首有“从熙公祠”匾额。门楼立一对整石雕刻的起柿花鸡心线四棱檐柱,柱下有花篮础。檐柱做工精细,打磨得光滑如镜,棱角线条,精准相间。柱上横梁悬着玲珑剔透的倒挂石雕花篮,篾条清晰可见。难怪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见此,连连赞叹此柱做工之精细,并不亚于广为人称道的石雕牛索。门楼墙上,嵌着四幅石雕挂屏,南面的是“士农工商”。屏上的山川树木,亭台楼阁,层次分明,构图巧妙。牧童手拉的牛绳,长10厘米,直径只有4毫米,镂空雕就,绳纹清晰,技艺之精,令人叹服。北面的是“渔樵耕读”。屏上有25个人物,或穿插于亭台楼阁之上,或出没于山林曲径之中。生动传神。渔翁抛开的鱼网,网眼疏密有致,网绳精细清晰,令人叹为观止。正面的“百鸟朝凤”和“花鸟鱼虫”两幅挂屏,造型生动,层次分明,可谓极尽精雕细刻之能事。可惜后来,那条曾经“经”死三个师父的牛索,竟被粗心的看客给弄断了。几经修补,总难做到天衣无缝。为掩盖补痕,主人干脆把四幅挂屏全部上彩,外加红木边框玻璃护罩,以策安全。
进入祠堂里面,便是金漆木雕和描金漆画的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出民间艺人选材的广泛。不论是狮子、凤凰、飞禽走兽,还是龙虾鱼蟹等多种水生动物,都成为选材的对象。同时世俗风情、人间百态也都被搬上梁檩加以塑造。而且做到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如以苦瓜藤蔓寓意“万代绵长”,将鹭鸶与莲花组成“一路荣华”,用喜鹊和梅花象征“喜上眉梢”,用三只绵羊和太阳表示“三羊开泰”等等,寓意深长,匠心独运。在这些木雕上,艺人运用浮雕、圆雕、镂空通雕等传统技法,生动地再现了自然景物的千姿百态,充分展示了潮州木雕纤细繁复、玲珑剔透的艺术特色,令人叫绝。
清乾隆年间,潮汕社会日益繁荣,文化进步,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全面发展,到光绪年间达到顶峰。加上当年主人建祠时不计时间,不惜资费,追求尽善尽美、力求精致豪华,才使我们能够看到装点得如此富丽堂皇、出神入化的从熙公祠。将其称为潮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点也不为过。2006年,从熙公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14个年头的修建,耗资26万银元的从熙公祠,于光绪九年(1883)告竣。陈旭年于1885年从福建和潮州请了一批工匠到新加坡,在于登路(今克里门梭路和槟榔路之间)又修建了一座和家乡一模一样的“资政第”。1984年6月,新加坡以这座当地仅存的潮式古建筑物理图印发了邮票。这不仅是陈旭年家族的光荣,也使华人引以自豪。该建筑物现为救世军公益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1974年被新加坡共和国列为第五国家古迹。可以自豪地说,陈旭年为后人在世界上留下了两处国家级文物。
陈旭年身居海外,却爱国爱乡,在祖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他积极捐献巨资,为救济江西等省灾民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清同治朝,直隶总督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请他帮忙,他即拿出三十万银圆相助。慈禧太后因而赐其二品顶戴。他对乡亲有求必应,以德报怨,乡人有口皆碑。1902年,因病终老故乡,享年七十五岁。 关于从熙公的故事,社会上流传着多种版本,有些内容严重失实。对先贤的形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熙公的曾孙现年92岁的陈炳正老先生,对此也很是无奈。陈老先生希望,报道先贤事迹,请尊重事实,请少些戏说。
从熙公育有五子,次子鼎新,字濬浵,由郎中外补员外郎,特授江西南康府知府。他爱民如子。初到任时,看到当地农业技术落后,种番薯竟用薯块。即自掏腰包,回家乡采购了大批薯苗,运至当地,赠与农民。并将潮州先进的农业技术教给当地百姓。南康府暴发疟疾疫情,死者无数。他从家中运来三船银元,赈济广大灾民,继承和发扬了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好家风,深为官绅民众所爱戴。可惜到任才三个多月,就不幸感染时疫而终。南康府百姓,万分痛惜。于公出殡之日,特制一副挽联以赠,表达了官绅民众对他的深切悼念。联云:民贫土瘠,市井凋零,数十年得此好官,正喜地方有幸;政简刑宽,关防严肃,一百日疟及君子,何其天道无知!

陈鼎新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从熙封翁出资,集公派下裔孙,在从熙公祠南面不远处为其修建了濬浵公祠,俗称新祠,岁时祭祀。祠堂于光绪二十六年竣工,现在已被人为拆毁,只存门顶上“濬浵公祠”四个斑驳的大字,仿佛在告诉我们当年发生过的那些事。
在那大力宣扬破旧立新的年代,从熙公祠也险些“被破旧”。金一村人用灰沙和泥浆把石狮封盖起来。用写着“最高指示”的标语把四幅挂屏遮盖得严严实实,使稀世瑰宝逃过一劫。时任大队党支书的陈哲盛,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