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的意思,御是什么意思?
“御”在古代的意思如下:
1、用作动词,意思是:驾车。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邴夏御齐侯。”
释义:邴夏为齐侯驾车。
2、用作名词,意思是:驾车的人。
出处:先秦·诸子《诗经•车攻》:“徒御不惊。”
释义:驾车的马夫一点也不机警。
3、用作动词,意思是:驾着;乘着。
出处:北魏·郦道元《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释义: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用作动词,意思是:统治。
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出处:以武力来统治各国。
5、用作动词,意思是:治理。
出处:先秦·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释义: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6、用作动词,意思是:驾御;控制。
出处:北宋·司马光《赤壁之战》:“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释义: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人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
7、用作动词,意思是:使用;用。
出处:先秦·屈原《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释义: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能接近啊。
8、用作动词,意思是:侍奉。
出处:先秦·诸子《尚书•五子之歌》:“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
释义:带着五个兄弟,一起侍奉母亲。
9、用作动词,意思是:抵御;抵挡。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晋人御师必于肴。”
释义: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
10、用作动词,意思是:迎。
出处:先秦·庄子《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出处:从前,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国国君(认为是神鸟)让人驾车把它迎进宗庙里并向它献酒。
“御”字是什么意思?
御 [y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1.驾驭车马;赶车:~者。
2.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或支配:~下。~众。
3.封建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赐。~前。告~状。
4.抵挡:防~。~寒。~敌。
√“御”字玄机
今日研究一下“御”字。御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一些基本含义:
【御[yù]
1.驾驭车马;赶车:~者。
2.旧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或支配:~下。~众。
3.古代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赐。~前。告~状。
4.抵挡:防~。~寒。~敌。】
问题是这个御字的这些含义是如何得来的?
要知道这点儿秘密,我们还是得从御字的字形字象上加以研究。

来自百度百科
御字的演变过程如上图所示,早在商代甲骨文就已有了。
上图中的图2字形,左边一个绞丝表示绳索,右侧一个跪姿的人(古代的正式坐娑)。这个字象若按常规思维则很难想出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出来:难道要对一根绳子下跪?或坐在那儿一本正经地观察研究与绳子有关的问题?又或者再发挥一下,一个人在那儿构思如何将绳索系在马车上和马身上以驾驭马车(只可惜字中无车马的信息)?
因此常规的象形思维很难获得御字含义的合理解读。
如果我们知道汉字不是一般地象形表意字,而是符合易理的表意文字,那我们就来尝试一下易解汉字吧。
绞丝,即绳索,是多股捻成的东西,具有巽卦意象(巽为齐为颠倒),可代表巽卦的某些抽象意义,比如在此就可表示“众人列队向前进”这一巽卦意象。
右侧的跪姿(古正坐姿势)是坎卦意象,也可代表坎卦的某些抽象易象,比如在御字中就可代表坎卦的“君主”或“团结众人”之意象。于是整个御字字象就有“君主带领民众列队前进”的意象,即有上级管理支配下级的意象,也有君主对臣下和民众进行组织、带领和管理之意象。这就是字典中所列御字的第2,3项含义的道理。
如果君主是组织和带领军队和百姓对敌进行军事斗争,抵抗敌方的侵略,则御字就有防御、抵挡的含义了。
从上图中的图5开始,御字表示君主组织军队和民众展开对敌军事斗争的意象就更明显了,道理如下:
图5的字形加上了表示道路的行字边和表示步行前进的足形以表示前进的字义,又將绞丝换成了午字。若我们知道午字乃离卦易象的字符,可表示离卦的某些抽象意义,而离又有双方交战的意象,则整个御字就有君主带领军队和民众前去与敌人展开军事战争的意象,即御驾亲征的意象,故有上述第5条义项的“抵挡”之含义。
君主带领军队和民众前进,与君主驾驭马车可类比,故御字可以有驾驭的意义。
这就是御字有字典中的那些含义的来历或说玄机,望读者仔细体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