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的意思,津这个字读什么?
津这个字读jīn。
津 [jīn]
汉语文字
津(拼音:jī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另有学者认为此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其本义一般认为是渡口,又指渡河。找到渡口,有了船,就可以顺利渡向彼岸,所以“津”又指门路。又假借指人的体液,引申表示滋润,作动词用,再引申指补贴,对人有所资助。
津的说文解字?
津字的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将邻切(jīn)
水渡也。从水声。
古文从舟从淮。
说文解字注
水渡也。
段注:《商书微子》曰:若涉大水其无津。俗本妄增涯字。按经传多假借津为润字,《周礼》其民黑而津是。
从水,资辛声。
段注:将邻切。十二部。隶省作津。
古文津,从舟淮。
段注:按当是从舟,从水,进省声。
√说文解字:地名,天津的津
jīn

【名称来源】
据传,朱棣从今天的天津地区过河后,给这个区域取名为“天子渡津”,简称“天津”。
【字形演变】

【本义】可浸润泥土的浅水
“津”字金文的左半部分是“

”,表示水域,右半部分是一个人,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木竿“

”脚下踏着一艘小船(

)。

中国人撑船过河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拿一个很长的竹竿,将它的一头插入河底,用力向后拨,这样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能把船划出去;
第二种是在船的两边或船尾设置橹,由人摇橹,使船行进;
第三种是最常用的方法,利用船桨向后拨水,借此推动船的前行。

由于需要将杆插入水底,第一种长杆撑船的方法只适用于水浅的区域。因此“津”便带上了“浅水”的意思。但我们所熟知的“津津有味”“口舌生津”中的“津”字,又该怎么解释呢?这就得从与“津”字同音近义的“浸”字出发,来进行解释了。

【同音近义】津——浸
当我们不小心把油滴在衣服上时,会发现衣物瞬间浸开一片油渍,并且迅速浸染到内部纤维中,如果不及时清洗,还可能留下难以清除的污渍,这就是“浸”的体现;
与此现象相似的还有浇花,只要动作不是特别急躁,就会发现浇花壶中的水流入花盆,但不会漫出盆边,也不会浮在土层表面,而是慢慢浸入土壤的间隙,由近及远地、让干燥的土壤慢慢变得湿润。

可见“津”的读音来源于“浸”,也指“让土地慢慢变湿”。

目前为止,天然形成的水流一共分为四种,分别是“溪”“河”“江”“津”。
“溪”的特点是“没有方向”——山间的水毫无方向地往下流淌,最后形成的水域就是“溪”;
“河”指在泥土边流淌的水,两边往往有很多冲积平原,人们可以在此安家、生活;
“江”则恰恰相反,指在陡峭的山石间流淌的水,波涛汹涌,人类无法在周边生活;

“津”从字形上看,指“浅水”,但是从字意上看,又指“可以浸润泥土、浇灌庄稼的水”。
我们所说的“津贴”,便指“能让生活逐渐进展下去的补贴”;
“津津有味”“口舌生津”中的“津”指唾液,常常在人感到口干舌燥之时分泌而出,能够润滑嘴唇、帮助人们咽下干硬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