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是什么意思,馈组什么词?
反馈、 馈线、 馈赠、 回馈、 负反馈、 馈电、 中馈、 馈饷、 馈赂、 馈送
“馈”,普通话读音为kuì,“馈”的基本含义为进献,进食于人,如“凡王之馈,食用六谷”;引申含义为泛指赠送,如馈赠、馈遗。
在日常使用中,“馈”常做动词,表示以食物送人。
“馈”,初见于金文时代,馈赠,表示送人的食物是比较贵的食物。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朝小篆中发现,“馈”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馈奉的意思?
意思进献恭敬的用手捧着奉献给他人。
“馈”的基本含义为进献,进食于人,如“凡王之馈,食用六谷”;引申含义为泛指赠送,如馈赠、馈遗。
“奉”的基本含义为恭敬地用手捧着,如奉觞、奉献;引申含义为尊重,遵守,如奉公守法、奉为圭臬。在日常使用中,“奉”也常做动词,表示奉承,如阳奉阴违。
√正 反 馈

前提是在科学健身的基础上,胡来的可能不管用。
好久以前和学员刘小友聊天,说起坚持健身,他给了我这个词——正反馈。
简单地说,放在健身上:有效的正反馈当然建立在训练者具备健身目标的基础上,至少也得有个目的(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取),若是“我就是想锻炼”,那还是算了吧。
一个过度肥胖者,只要开始坚持锻炼,一个月掉两斤肉是非常容易的,只要是科学减脂,就很容易坚持下来。看着体重计上的数字慢慢下降,皮带一格一格收,镜子里的腰身逐渐苗条,家人、朋友、同事总说“哟呵,瘦了啊”。正反馈一个接一个,那根本无需坚持,简直是爱上训练了。
可是,如果训练者非过度肥胖人群呢?
两个月的训练下来,脂肪局部堆积者,腰身似乎一点没变;增肌训练者,镜子里的自己还是不够强壮。这时候,就出问题了,(几乎)没有正反馈,这就很难让人坚持。
为什么好多人在健身房办了卡,练两三次就懒得去了。原因很多,比如:健身房不好(设备差、人太多)、器械不会用(要我说,敢拿这个当理由的,至少算半个智障)、太累(这个理由非常诚实了,就是懒,但敢于承认)。其实,如果要我说,就是他们没得到足够的正反馈。如果他们看到、听到自己已经在一步步接近期待中的自己,还会嫌健身房不好、器械不会用、累吗?
作为大多数人,可能都处在这个状态:想改变体态,体态又不是太糟糕。这个状态,得到正反馈很难,减脂、增肌的速度都非常慢,想从称上、镜子里、旁人眼中知道变化,没半年是不可能的,而半年过去了,称天天上、镜子天天照、友人天天见,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反馈。
这个时候要用上利器——相片。站在同一个位置、从同一个角度,一个月拍照一次,如果能坚持半年,就一定能看见变化。但相片毕竟是利器,还不是神器,坚持半年才有效,绝大多数人坚持不了半年。两个月下来,体重没变、肌肉没长、腰围没小,怎么办?
对于增肌训练者,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力量增长肌肉必然生长。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看,举起的重量增加,肌肉也就增加了呢。比如说5X5计划,两个月,深蹲重量加了40公斤,那么下肢肌肉一定也增加了不少。如此说来,与其盯着肌肉的变化,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力量增长上,力量这玩意非常容易量化,量化了,我们也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对吧。天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有变化才出事了呢。一个月留一张照片,每次把注意力、目标放在力量的长进上,力量上去了,肌肉嘛,自然也就来了。
对于减脂训练者,大家也都知道一个事实——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消耗越大。消耗大了,摄入不增多,脂肪自然会减少。那么我们也可以这么看,举起的重量增加,消耗也就大了。因为很多姑娘希望减脂,我们就把数据改一下。比如还是说5X5计划,两个月,深蹲重量加了15公斤,那么消耗量一定比以前大了吧。如此说来,与其盯着腰身的变化,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负重的增长上,它非常容易量化,量化了,我们也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对吧。天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有变化才出事了呢。一个月留一张照片,每次把注意力、目标放在负重的提高上,负重上去了,脂肪嘛,自然也就走了。
绕着圈子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点——我们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正反馈,让自己能坚持下去。毕竟,健身这件事情太需要时间了。同时,就像训练时的动作必须有明确的起点、止点一样,我们也必须给自己一个确定的、易于量化的指标。深蹲,蹲一半就起来不能算数,那么确定的、易于量化的指标就是数字——训练时负重的数字。它既表达了力量的增长,也说明了消耗的增多,既然你的身材不至于糟糕至极,那么提高的速度或说走向你目标的速度就不会太快,怎么办,给自己定下指标(负重数字),帮自己记录痕迹(同地点、同角度拍照),有了迅速提高的数字,和长期的记录,你还愁没有正反馈吗?
记住一点:无论你是想减脂还是想增肌,你的力量提高了,离你到达目的地的路程就缩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