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是什么意思,仲是什么意思?
“仲”在人名里的意思是:第二者的尊称,次子。
读音: zhòng
释义:
1.地位居中的:~裁。
2.指农历一季的第二个月:~秋。
3.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二:~兄。~弟。伯~叔季。
4.姓。
笔画数:6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2512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丿丨丨乛一丨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仲裁 伯仲 仲夏 仲家 昆仲 仲冬 翁仲 仲秋 杜仲 仲春 仲阳 公仲 仲雅 仲子
出处:
1.仲,中也。——《说文》
2.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释名》
3.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4.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礼记·檀弓》。
5.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
6.孰与仲多。——清· 黄宗羲《原君》
7.以殷仲春。——《书·尧典》
8.律中仲吕。——《礼记·月令》
9.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
仲字有什么意思?
粤语中“仲”字常表达两种意思:
1,“仲”字通常是跟“有”或“系”一起出现,相当于“还”的意思。“仲系”就是“还是”,“仲有”就是“还有”,其中“系”就是“是”的意思。
2,“仲”字也可表达更、更加的意思,如“仲好”就是更好。
√“伯、仲、叔、季”,你排行第几呢?
“伯仲之间”用来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高低。那么,这个“伯仲”又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大家都知道,古人的长幼尊卑观念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了起名字,古人的“名”是出生时取的,而“字”要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才确定下来,所以我们通过古人的“表字”便可知道其在家族中的排行,甚至可以知晓其地位。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孔子的长子叫孔鲤,字伯鱼;曹操在家排老大,所以字孟德;孔子在家里排行老二,名孔丘,字仲尼。再如三国时期孙坚的四个儿子,最具有代表性,老大名策,字伯符;次子 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yì),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

具体来说,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分别指代老大、老二、老三、 老四。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伯,把也,把持家政之意,为长为尊;仲,中也,位在中也;叔,少也;季,幼小之意(最后一个,如刘备建立的就叫“季汉”)。其中,嫡长子老大称为“伯”,庶出的长子称 “孟”,后来就用“伯”或“孟”统称长子。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说兄弟多于四个,又该如何进行排行呢?
一般有如下三种解决方案:
①、刚好有五兄弟的,据《纬书》记载的“黄氏五龙”,其中就有“伯、仲、叔、季、少”五个字的排法,可在五兄弟中依次排行。
②、有兄弟五人以上的,则可按伯、仲、叔、季、显、惠、雅、幼顺序进行排序,也就是在“季”后面续上了几个字以供使用。
③、家族庞大的,孩子比较多的,可以按照老大、 老二还是叫伯(孟)、仲,最小的还是叫季,中间的不管几个一概称“叔”,属于在中间进行“扩容”,也可以完美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古人兄弟间排名的顺序及其含义,那么为什么一开始定下来是这四个字的排序呢?这就要跟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核有关了。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我们都是讲究“天人合一”的,如班固(字孟坚)编撰的《白虎通义》中所言:“法四时用事先后,长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时长幼号曰伯、仲、 叔、季也。”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因此拿四时来比附兄弟的长幼之序。
用四季来指代长幼之序,这其中是借助四季有序更替、相辅相成的和谐规律,寄望于家族成员之间可以和睦相处,家道不至于衰微。《诗经·小雅·何人斯》中 有“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的诗句,描写兄弟二人合吹乐器,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少按照传统的方法起名字了,就算宗族内部的“字辈”也很少使用。况且,就算“三孩”政策出台以后,一般家庭里面兄弟姐妹也是不多,年轻父母起名字的“脑回路”更是千奇百怪。不管古代还是现在,名字总会是包含某种寄托的,就如我们上面说的“伯、仲、叔、季”。虽然我们在看待古代的种种故事、知识的时候,总会找出一些糟粕来,但是其中也有不少精华。
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转发,如果有什么建议和观点,请留言讨论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