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字五行属什么,王汝阳名字解释?
汝字在名字里的含义是:代词,你 。汝字五行属水。
阳字代表了太阳和光明,用于起名的寓意是孩子性格积极向上、阳光开朗,为人光明磊落,如太阳一般于人群中发光发热,能够给予他人温暖幸福的感觉,受人喜爱。
汝琪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
汝字的含义:
1、五行:水
2、康熙字典笔画:6
3、字解:汝rǔ你:汝辈。汝等。汝曹。汝将何经。姓。
4、本义:是代词,指你。
汝琪(rǔ qí)多用于男孩
取自《成语大全》的诗句《瑶草琪葩》
琪:美玉;珍异。珍异、美玉、靓丽、高贵。冰清玉洁、稀世珍宝、大富大贵。用作人名意指杰出、光彩、富贵骄人;
声调为:阳平、上声、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
字型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明藩王命名规律
我们知道,大明王朝极为重视礼仪规制,明朝宗室的起名是很讲究的。

起名规则都是朱元璋亲自定下的,给每个儿子二十个排辈字(一首五绝),然后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则起名,即父子之间的五行属性必须是“相生”关系。
比如:成祖朱棣与仁宗朱高炽父子是木生火,朱高炽与宣宗朱瞻基父子是火生土,朱瞻基与英宗朱祁镇父子是土生金,朱祁镇与宪宗朱见深父子是金生水,朱见深与孝宗朱祐樘父子是水生木。严格遵守,绝无偏差。
明朝的藩王的命名规则也非常规范,有一定规律。
明朝的藩王可以分为两个等级(亲王和郡王),亲王最为尊贵,数量不多,从朱元璋到崇祯皇帝,共有67位,除因年纪小没有之国的和有罪被罢免的,明末还剩下28个。
如下是明朝所有藩王的名称列表(只包括成年并之国的)
朱元璋子(共23个):
太祖朱元璋 | 秦王 | 朱樉 | 陕西长安 | 明太祖朱元璋次子 |
晋王 | 朱棡 | 山西阳曲 | 明太祖朱元璋三子 | |
燕王 | 朱棣 | 北平宛平 | 明太祖朱元璋四子 | |
周王 | 朱橚 | 河南祥符 | 明太祖朱元璋五子 | |
楚王 | 朱桢 | 湖广江夏 | 明太祖朱元璋六子 | |
齐王 | 朱榑 | 山东益都 | 明太祖朱元璋七子 | |
潭王 | 朱梓 | 湖广长沙 | 明太祖朱元璋八子 | |
鲁王 | 朱檀 | 山东滋阳 | 明太祖朱元璋十子 | |
蜀王 | 朱椿 | 四川成都 | 明太祖朱元璋十一子 | |
湘王 | 朱柏 | 湖广江陵 | 明太祖朱元璋十二子 | |
代王 | 朱桂 | 山西大同 | 明太祖朱元璋十三子 | |
肃王 | 朱楧 | 陕西兰县 | 明太祖朱元璋十四子 | |
辽王 | 朱植 | 湖广江陵 | 明太祖朱元璋十五子 | |
庆王 | 朱栴 | 陕西宁夏 | 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 | |
宁王 | 朱权 | 江西南昌 | 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 | |
岷王 | 朱楩 | 湖广武冈 | 明太祖朱元璋十八子 | |
谷王 | 朱橞 | 湖广长沙 | 明太祖朱元璋十九子 | |
韩王 | 朱松 | 陕西平凉 | 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子 | |
沈王 | 朱模 | 山西长治 | 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一子 | |
安王 | 朱楹 | 陕西平凉 | 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二子 | |
唐王 | 朱桱 | 河南南阳 | 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 | |
郢王 | 朱栋 | 湖广长寿 | 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四子 | |
伊王 | 朱彝 | 河南洛阳 | 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五子 |
成祖、仁宗及太子朱标子(共11个):
太子朱标 | 吴王 | 朱允熥 | 浙江钱塘 | 明兴宗朱标三子 |
成祖朱棣 | 汉王 | 朱高煦 | 山东乐安 | 明成祖朱棣次子 |
赵王 | 朱高燧 | 河南安阳 | 明成祖朱棣三子 | |
仁宗朱高炽 | 郑王 | 朱瞻埈 | 河南河内 | 明仁宗朱高炽次子 |
越王 | 朱瞻墉 | 浙江西安 | 明仁宗朱高炽三子 | |
襄王 | 朱瞻墡 | 湖广襄阳 | 明仁宗朱高炽五子 | |
荆王 | 朱瞻堈 | 湖广蕲春 | 明仁宗朱高炽六子 | |
淮王 | 朱瞻墺 | 江西鄱阳 | 明仁宗朱高炽七子 | |
滕王 | 朱瞻垲 | 云南昆明 | 明仁宗朱高炽八子 | |
梁王 | 朱瞻垍 | 湖广长寿 | 明仁宗朱高炽九子 | |
卫王 | 朱瞻埏 | 河南河内 | 明仁宗朱高炽十子 |
英宗、宪宗子(共15个)
英宗朱祁镇 | 德王 | 朱见潾 | 山东历城 | 明英宗朱祁镇次子 |
秀王 | 朱见澍 | 河南汝阳 | 明英宗朱祁镇五子 | |
崇王 | 朱见泽 | 河南汝阳 | 明英宗朱祁镇六子 | |
吉王 | 朱见浚 | 湖广长沙 | 明英宗朱祁镇七子 | |
徽王 | 朱见沛 | 河南阳翟 | 明英宗朱祁镇九子 | |
宪宗朱见深 | 兴王 | 朱祐杬 | 湖广钟祥 | 明宪宗朱见深四子 |
岐王 | 朱祐棆 | 湖广安陆 | 明宪宗朱见深五子 | |
益王 | 朱祐槟 | 江西南城 | 明宪宗朱见深六子 | |
衡王 | 朱祐楎 | 山东益都 | 明宪宗朱见深七子 | |
雍王 | 朱祐枟 | 湖广衡阳 | 明宪宗朱见深八子 | |
寿王 | 朱祐榰 | 湖广安陆 | 明宪宗朱见深九子 | |
汝王 | 朱祐梈 | 河南汲县 | 明宪宗朱见深十一子 | |
泾王 | 朱祐橓 | 山东沂州 | 明宪宗朱见深十二子 | |
荣王 | 朱祐枢 | 湖广武陵 | 明宪宗朱见深十三子 | |
申王 | 朱祐楷 | 四川宜宾 | 明宪宗朱见深十四子 |
世宗、穆宗子(共2个)
世宗朱厚熜 | 景王 | 朱载圳 | 湖广安陆 | 明世宗朱厚熜四子 |
穆宗朱载坖 | 潞王 | 朱翊镠 | 河南汲县 | 明穆宗朱载坖四子 |
神宗子(共4个)
明神宗朱翊钧 | 福王 | 朱常洵 | 河南洛阳 | 明神宗朱翊钧三子 |
瑞王 | 朱常浩 | 陕西南郑 | 明神宗朱翊钧五子 | |
惠王 | 朱常润 | 湖广江陵 | 明神宗朱翊钧六子 | |
桂王 | 朱常瀛 | 湖广衡阳 | 明神宗朱翊钧七子 |
可以看出,前期太祖、成祖时期,亲王的名称主要按封地来命名,比如秦、晋、楚、蜀等等,这一时期,突出政治,强调王朝的合法性,用封地命名,更显权威正统
到了明中期,英宗、宪宗时期,亲王的名称主要按品行的褒义词来命名,比如德、荣、吉、益等等。这一时期,明朝内部稳定,强调礼法治国,这些词也是别有寓意。
到了明晚期,特别是神宗时期,亲王的名称主要按祥瑞之词命名,比如福、瑞、惠等等。名称已开始有些庸俗化。这一时期,大明王朝已逾二百多载,已显垂垂老态。不担心政治权威性,但社会腐化之风已显,亲王的名称也透出此等倾向。

无论如何,作为汉人成立的最后一个朝代,明朝都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化遗产,相信明史热也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