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寓意,人为什么要取名字?
这问题太搞笑了,题主如果不是人人都有一个名字,朋友见面,亲人之间,同学师生之间又如何称呼?!
不管张三,李四,甲乙丙丁,总之取一名子总比没名字強,没名字见面就那个谁或喂吗?那多不礼貌!
俗名说起名如点像,有一个好名子具有一定的意义,也体现父母的文化素质!每位做父母的都会认真思考不可马乎应付。
再说,不是每个人有名字的话,招工的,上学的,怎么会知道谁应聘成功?谁成绩优秀等等…。即使动物,植物,电影或其他非有名字不可,没名字成了原始社会不成?







名字的含义怎么写三年级?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人的姓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体符号,而且对人的情绪、智力、婚恋、未来发展、健康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名字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美好希冀。
√孩子起名的重要性:一个因名字引发的长达半世纪的家族内斗
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是什么?
答案很多,但有一个答案,相信大家肯定听说过。
韩国总统!
从1948年建国以来,韩国共经历13位总统,其中11位都没逃过青瓦台魔咒。
但还有一个职业,在几千年前的某个时期,是个比韩国总统更危险职业。
那就是曲沃代翼时期晋国的国君!
序 晋国去哪了?
提到春秋,大多数人会想到春秋五霸。

这五个霸主,通常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史记索隐》里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一个是《荀子·王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不管是哪个版本,有两个是大家公认的——齐桓公,晋文公。
齐,周王室御用打手,拥有绝对强大的硬件实力。
公元前720年,齐僖公南下,多次主持与多国的会盟,此时的齐国就隐约有霸主的迹象,齐僖公也位列春秋三小霸之一。
可是此时的晋国存在感却极低,好像从来没有参与到国际社会。
因为这个时期,他们正在专心内斗。
壹 一个因玩笑而生的诸侯国
晋国首任国君叫叔虞,是周武王最小的儿子。

有天晚上,周武王做了个梦,梦中天帝跟他说:“我给你一个儿子,取名叫虞,会把唐地封给他。”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国,施行分封制,姬姓王族成员和建国功臣都得到了一块封地,但叔虞因为年纪太小,没有受封。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姬诵继位。
一日,姬诵看着这个弟弟,想到之前父亲跟他提到的那个梦。
此时唐地所在的唐国因为叛乱已被灭国,正属于一个无主之地。
于是,他对叔虞开玩笑说:“你要是能把桐叶剪成玉佩的形状,我就把唐地封给你。”
年少的叔虞自然不知道封地的意义,只是按照哥哥说的做。

没过多久,负责记录的史官找到姬诵,询问他什么时候把这个事落实。
姬诵懵了,惊讶道:“我跟他开玩笑呢,叔虞年纪尚小,不适合去封地。”
没想到史官不干了:“什么叫开玩笑,君无戏言,一言一行都要记录,说是什么时候封,就什么时候封,错一年一月一天都不行。”
姬诵无奈,只好把唐地封给了叔虞,在今天黄河、汾河以东,方圆百里。
叔虞到这个地方被封为唐侯,后来也称他为唐叔虞。
唐叔虞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姬燮把国家迁到了晋水边,史称晋国。
这就是著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
贰 开端,取名的重要性
到了周宣王时期,此时晋国国君是晋穆侯。
公元前805年,晋国和条戎人开战,大败而归。
回城时,穆侯夫人姜氏刚好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或许是刚吃了败战很不爽,又或许是为了记住这次战败知耻后勇,他给这个大儿子取名仇。

公元前802年,晋国又和犬戎人打了一战,大获全胜。
班师回朝时,好巧不巧,姜氏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或许是这次打了胜战高兴,又或许是为纪念此次胜利,他给这个儿子取名成师。
大儿子叫仇,有战败的意思。二儿子叫成师,意味着打胜战。
大家都傻了,这老爸是真虎啊!
谁都知道大儿子将来要继位为君,取这两个名字难道是暗示二儿子以后搞点事情?
晋国大夫师服担忧道:“国君给他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不合适啊,太子叫仇,太子弟弟叫成师,这是预示着以后要发生祸乱啊,太子一脉或许会衰败吧!”
世有乌鸦,然后有乌鸦嘴,乌鸦常有,而乌鸦嘴不常有。
这师服,就是一个倒了血霉的乌鸦嘴。
公元前805年,姬仇继位,是为晋文侯。
虽然名字不吉利,但姬仇是个猛人。

还记得当年申侯带着犬戎人教训自己女婿那件事吗?(一场因为家事引发的灭国血案:一个人是如何变成妖怪的?)
他本想教训一下就行了,没想到犬戎人下手太重,不小心把周幽王打死了。
西周王朝被申侯一脚踹塌了!
意识到惹祸了,申侯联合虢石父扶持周幽王的庶子余臣登基继位,是为周携王。
而周幽王的嫡长子宜臼在郑武公、晋文侯和秦穆公的护送下东迁到洛阳继位,是为周平王。
东边一个平王,西边一个携王,一个国家,两套班子,天下诸侯都懵了,玩呢,你们上面问题不解决,下面朝觐谁啊?
二王并立的局面维持了十年,公元前760年,晋文侯忍不住了,带兵北上执杀了周携王,彻底终结了这尴尬的局面。
这么一个猛人,成师虽然名字挺好,但也不敢动啊。
还记得前面那个乌鸦嘴师服吗?你以为他的技能失效了?
no,no,no,只是技能施法的前摇时间太长而已。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儿子姬伯继位,是为晋昭侯。
姬伯继位后,当即就干了一件蠢事,他把叔叔姬成师封到了曲沃。
这件事看似没问题,文侯时期,姬仇太强了,根本不在乎成师,就没对他多加管教。
因此,成师一直在翼地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现在把他外封出去,按理说是没问题的。
想法没问题,问题就不该是曲沃。
曲沃是晋国最大的城,甚至比翼地还大,不仅如此,曲沃的地形简直就是专门针对翼地的。
翼地三面环山,一面环水,除了环水那面,另外三面易守难攻。
可关键就是,曲沃就在翼地环水那面,将来如果一旦曲沃进攻翼地,恰好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公元前745年,姬师成被封到曲沃,史称曲沃桓叔。
此时桓叔已58岁了,可能姬伯认为58岁高龄的叔叔已经蹦哒不起来了,就让他在那安心养老吧!
但不管什么时候,千万不要忽视长辈。
桓叔虽然身体机能不如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但是他在翼地几十年,各方面经验条直接拉满。
短短时间内,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曲沃迅速成为了晋国第二个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公元前740年,桓叔望着远方的翼地,干瘪的脸上眼露精光。
姬伯,你的叔叔要回来啦!
至此,曲沃小宗和翼地大宗,开始了无休止的内斗。
叁 跨越几代人的内斗
第一代
公元前739年,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大臣潘父刺杀了国君昭侯,国内一片混乱。
曲沃桓叔趁着这个时机,悍然对翼地发动了军事行动。

晋国朝臣回过味来,哦~,是你,老不死的姬师成,刺杀行动你是朱谋吧,你说你安心养老不成吗,好日子不过,非要生灵涂炭是吧?
政府军迅速组织起来,桓叔还没到翼地,就被打回了曲沃城,双方僵持不下,政府军只得班师回朝,杀了潘父,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君,是为晋孝侯。
八年后,曲沃桓叔去世,儿子鳝继位,是为曲沃庄伯。
自此,第二代人登场。
第二代
庄伯继位前几年,继承了老父亲遗志,像头饿狼似地瞪着翼地。
公元前724年,盯了翼地7年的庄伯眼珠子都要瞪出血来了,但那边依旧是一片太平,风景依旧。
等不了了,不等了!
这年,他带兵杀入翼地,然后干了一件特不厚道的事,把晋孝侯杀了。

又一起弑君案!翼地大宗都炸了:“公共厕所迈!想来就来,想杀就杀!”
政府军一鼓作气把他赶回了曲沃!
而后,晋孝侯的儿子姬郄继位,是为晋鄂侯。
第三代人登场。
第三代
回到曲沃的庄伯沉思良久,他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还是自己不够强大,每次都被政府军压着打。
他必须要有实力,强大的实力。
可是实力这东西吧,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力,是要慢慢积累的,不可能短时间变成一个内力深厚的高手。
倒,也不是不可能!
比如,找几个高手帮忙,把他们的内功临时传给你。
庄伯想在的短时间提升实力,那完全可以找人帮忙,临时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
可是,找谁呢?
此时是周桓王时期,这几年,中原大地,哪个人蹦哒得最活跃?
还能有谁,姬寤生呗!

可谁都知道晋国正统在翼地,郑国凭什么帮你曲沃?
世界上可以用钱解决的事情,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是钱没给够。
曲沃经过两代人的发展,钱,肯定是不缺的!
但毕竟翼地大宗才是晋国正统啊,联合攻翼名不正言不顺啊!
为解决这个问题,庄伯把周天子也拉来了。
帮臣下造反,周天子是吃错药了?
谁知道了?也许是这几年姬林被太多人无视了,当庄伯找到他,并承诺事成后,帮助王室拾回过去的荣光,他心动了。
周王室衰落太久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人主动来找自己帮忙,还是晋国这样一个大国。
至于合不合周礼,遵不遵礼法,管他呢。
于是,公元前718年,曲沃庄伯联合郑国和邢国攻向翼地,周天子派尹氏、武氏从旁协助!

此次军事行动规模空前庞大,不仅小霸王姬寤生参与了,连周天子都被扯进来了。
晋国政府军迅速崩溃,晋鄂侯被赶出翼地,逃到随地,不久之后,就死在了那里。
庄伯听说了鄂侯死讯,觉得机会来了。
他又一次朝着翼地发起冲锋,准备一鼓作气彻底终结这场动乱。
反转来了!
周天子突然调转枪头,派虢公攻打曲沃。
庄伯无奈,只得放弃攻翼回防中央军!
为什么周天子突然转变了态度?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有说是庄伯和周天子谈崩了,周天子一怒之下调转枪头。

也有认为是周天子想分裂晋国,不让晋国统一,方便控制。
谁知道呢!
公元前717年,在周王室的协助下,晋鄂侯的儿子姬光继位,是为晋哀侯。
第四代登场。
第四代
第二年,曲沃庄伯在遗憾中去世,他的儿子继位,是为曲沃武公!
武公依旧继承了前两代人的遗志,同时和庄伯一样,继位后潜心发展,寻找机会伺机而动!
这边曲沃小宗还在等待机会,那边翼地大宗晋哀侯就忍不了,想着这几十年,大宗一直被小宗按着打,他越想越气,然后,出兵攻打了陉廷。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公元前709年,陉廷找到曲沃武公,曲沃与陉廷结成联盟,反攻晋国政府军。

双方在汾水畔交战,政府军大败,晋哀侯被俘,第二年被武公杀死!
这是这场事件中第三次弑君案!
翼地大宗拥立晋哀侯的儿子姬小子继位,是为晋小子侯!
第五代人登场!
第五代
武公很无奈,这大宗就像个小强一样,杀了又来,来了又杀,这么多年了,难道你们看不出曲沃这宗才是优秀的吗?你们看不出,曲沃这宗,才更适合为君吗?
有些事情不能细想,细想生恶念。
武公恶念横生,想了一个阴招,他把晋小子侯诱杀了!
至于怎么把他诱骗出来杀掉,可能是以和平谈判为理由吧!

至此,第四次弑君了。
周王室火了,曲沃小宗,你们当国君是萝卜白菜呢,想杀就杀?
愤怒的周天子派虢公讨伐,武公被迫退入曲沃!
然而,这事还没完。
曲沃小宗的四次弑君行为,彻底引爆了国际社会。
虽然此前其他国家也有弑君案发生,但那只是个例。
现在你曲沃小宗是要上天啊,新任一个国君你杀一个,咋地,哪天你看不惯其他国家了,你是不是也要去搞事情啊?
一时间,各国纷纷召开新闻发布会,强烈谴责曲沃小宗大逆不道的行为。
在此背景下,武公只得保持沉默,他不解释,时间会让大家遗忘!
与此同时,公元前704年,在周天子的见证下,晋国又立了晋哀侯的弟弟为君,是为晋侯缗。

小宗和大宗就这样保持了和平状态。
当然,这并不是曲沃武公打不过大宗,现在翼地的政府军力量已经不堪一击。
他只是顾忌国际舆论。
现在要等一个机会,一个被某个人认可的机会!
公元前679年,此时已经历经了周桓王、周庄王两代天子,来到了周釐王时期。
曲沃武公等不了了,再等下去人就没了啊。
他犹豫不决,这时,有人告诉他:“当今天子贪财啊。”
“贪财?”曲沃武公嘿嘿一笑,他有办法了。
这年,曲沃武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攻破翼地,当场斩杀了晋侯缗。
第五次弑君了!
周釐王大怒:“这是哪个不长眼的家伙,给我整这出,看我不宰。。。”

还没说完,一大堆金银财宝就到了他面前,那是武公攻破翼地时抢的。
周釐王双眼放光,停顿了一下说道:“看我不宰头牲畜好好赏赐一下他,曲沃小宗是个懂事的人啊!”
周釐王是个运气不错的人,他在任时期,正好赶上了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称霸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周天子的地位在这个时期忽地一下涨了。
国际社会本来还想严厉谴责一下,但听说天子已经承认了曲沃小宗的合法地位,大家也不好说什么了。
就这样,有了天子的官方背书,曲沃武公正式成为了晋武公。

从师成封曲沃到晋武公,共经历了67年五代人,杀了五位国君,驱逐一位国君,小宗终于取代大宗,当年师服的预言,终于应验了!
肆 尾声,结束也是开始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此次内斗造成的影响却是持续的。
后来,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晋献公发起了大清洗行动,王公贵族势力退出晋国政治中心,卿大夫走上舞台。
虽然这种改变帮助了晋国在未来奠定了霸主之位,但是时间一长,卿大夫的势力逐渐不可控,最终被韩赵魏三家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