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男孩名字属虎,关于虎的诗经?
诗经有“虎”之篇什,凡十一数。
《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大叔于田》: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狃,戒其伤女。
《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群,厹予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节南山之什·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节南山之什·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鱼藻之什·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韩奕》:鲂鱮甫甫,麀鹿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常武》: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泮水》: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诗经秦风小戎注音版?
xiǎo róng
小戎
xiān qín -yì míng
先秦-佚名
xiǎo róng jiàn shōu ,wǔ mù liáng zhōu 。yóu huán xié qū ,yīn yǐn wù xù 。wén yīn chàng gū ,jià wǒ qí zhù 。yán niàn jūn zǐ ,wēn qí rú yù 。zài qí bǎn wū ,luàn wǒ xīn qǔ 。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sì mǔ kǒng fù ,liù pèi zài shǒu 。qí liú shì zhōng ,guā lí shì cān 。lóng dùn zhī hé ,wù yǐ jué nà 。yán niàn jūn zǐ ,wēn qí zài yì 。fāng hé wéi qī ?hú rán wǒ niàn zhī 。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jiàn sì kǒng qún ,qiú máo wù duì 。méng fá yǒu yuàn ,hǔ chàng lòu yīng 。jiāo chàng èr gōng ,zhú bì gǔn téng 。yán niàn jūn zǐ ,zǎi qǐn zǎi xìng 。yàn yàn liáng rén ,zhì zhì dé yīn 。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诗经》中的老虎
作者:刘冬颖
虎与龙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源自远古时期的图腾,是传统的吉祥物。甲骨文中就有“虎”字,为象形字,竖写,字形像大口獠牙、长足利爪、身躯有斑斓花纹和尾巴的老虎形状。
老虎很早就走进了诗人的歌咏中,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100多种生活在3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动物,305篇中有11篇17次提到了老虎,或描述老虎的凶猛,或倾慕如虎猛士的威武,或记录以虎为名的正直能臣,或以虎比喻生存环境的险恶,以“虎”寄情寓意、比兴言志,将远古先民对于老虎的喜爱通过诗人之口,传唱到了今天。
老虎威猛无比,常常用来比喻勇猛果敢的人。《邶风·简兮》中健壮英勇的“硕人”,“公庭万舞。有力如虎。”诗人描绘了卫国宫廷的万舞表演:领舞的“硕人”动作有力如猛虎,他的表演赢得了国君“锡爵”畅饮的赞赏。《秦风·小戎》的女子深情赞美夫君的武器装备:“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诗中特别赞誉了有美丽花纹的盾牌和镂金雕饰的虎皮弓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以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比喻勇猛果敢、无所畏惧,也暗讽有勇无谋。暴虎冯河已经成了成语。《郑风·大叔于田》中的男主角“叔”,是徒手打虎的英雄。“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叔在薮,火烈具举”,将“叔”放在了一个十分壮观的围猎场景之中,围猎场的三面烧起了熊熊大火,猛虎被堵在了里边。“襢裼暴虎”,“叔”脱去上衣,一身的肌肉和刚毅果敢的面庞被火光映红了,也照亮了将要拼死的困兽。我们仿佛走到了惊心动魄的古罗马斗兽场。结果呢?“献于公所”,“叔”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献给国君。“叔”是《诗经》时代的武松啊!他比武松还高一筹!武松是在醉中打虎,而“叔”却始终处于清醒中,因而也更勇敢!最后诗人还一腔柔情地劝告大叔:“将叔无狃,戒其伤女。”“狃”是习以为常的意思,“叔”啊,请你不要因为常与猛兽搏斗就太大意,当心老虎伤着你。可以想象,诗人对“叔”的倾慕到了什么程度。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老虎视为万兽之王,古人还巧妙地把老虎前额的花纹视为汉字“王”。诗人常借老虎来描绘威仪赫赫的环境、艰险恐怖的处境与敌人的野蛮凶残。《大雅·韩奕》叙述周宣王时期年轻的韩侯娶妻时,夸耀韩国物产丰富时说到:“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说新娘子嫁到韩国很快乐,因为这里川泽遍布水源充足,鳊鱼、鲢鱼、鹿、熊、罴、山猫、老虎等动物也应有尽有。《小雅·巷伯》为诗人遭受小人谗言陷害,愤恨而作,“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诗人恨不能发将造谣生事者抓起来,丢给豺狼虎豹做食物(“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如果虎豹不吃,就把他流放到北方寒冷的不毛之地(“豺虎不食,投畀有北”),如果北方也不接受,那只有把他交给上天来处置(“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小雅·何草不黄》中的征夫,同样是以老虎来写自己的苦衷:“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作者哀叹,我既非野牛,也非老虎,为什么要像虎兕一般,奔行在旷野上呢?像这样长年征战,餐风露宿,几时才能休息啊!
老虎常被用于象征勇敢和坚强的军人。先秦典籍中的“虎贲”一词,指的就是如猛虎一般的勇士。从周朝开始,军队中设立有虎贲,主要作为王室的卫队,军官中也有虎贲中郎将、虎牙将军等职。据说“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尚书·牧誓》)调兵遣将的兵符上也刻着猛虎,称为“虎符”。还有虎将、虎臣、虎士等称谓。《诗经》中就记录了数位以“虎”为名的公候、能臣、勇士。《大雅·常武》的“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描述周王朝的军队神武如虎,在“虎臣”的带领下,在淮河岸边布重兵设重围,乘胜追穷寇,捕获大量俘虏。《鲁颂·泮水》中的“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歌颂鲁僖公能继承祖先事业,平服淮夷,成其武功,也是因为有“虎臣”辅佐。《大雅·江汉》记录了周宣王时代取得赫赫功绩的召穆公,他名为“召虎”。名为虎的勇士受到不公待遇,甚至残忍地殉葬君王,自然会引起诗人的强烈同情,《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这是一段真实的史事。《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卒于公元前621年,即周襄王三十一年),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是春秋时秦国人讽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国子车氏三子的挽诗,其中一位子车氏的勇士,正是名为“针虎”。
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富有力量和正义感的动物,能够驱除火灾、失窃和邪恶。老百姓常常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等祈福避邪。从《诗经》开始,古诗词中歌咏“虎”的名篇佳作不绝于史,“虎”已成为一个蕴涵丰富的意象,在小说、戏曲、雕塑、绘画、民俗、民间传说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无所不在,正所谓“虎虎生威”。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8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