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杀气又有霸气的男名字,古代最有杀气的5首诗,其中两首的作者后面都成为了皇帝?
中国是一个文学荟萃的国都,曾经创作了许许多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一类诗集,读来常有一股凌凌杀气欲直冲云霄,若千军万马之奔腾,似摇山振岳之怒吼,十分能够震撼人心。而这类作者往往胸怀大志,豪迈大方。而这类作品中,看这类人的背景,有为抱负失意的,有要闯荡一番事业的励心励志。虽然他们可能不是专业写诗的,但是文字间透露出来的寒意让人不知不觉中在脑海里展现了出一幅金戈铁马的磅礴画面。
下面我们就说下这五首诗
1、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个是唐末著名起义军首领黄巢的愤懑诗。黄巢成年前都在努力读书,希望出人头地,可惜命运没有青睐他,对于科举这个龙门,黄巢屡考不中,最后带着满满的愤怒和不甘,黄巢作诗一首离开了长安。几十年后,成为起义军首领的他带领军队攻进长安,建立了“大齐”,并且拉开了大唐灭亡的序幕。
2、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前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
只顾哓哓问姓名。
这首诗是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统领的大军之后,乘兴微服私访南京紫金山上的一座寺庙时所作,诗中杀气完全外露,字里行间仿佛都带着一丝鬼哭狼嚎之败兵尚未风干的血腥味。朱元璋写的东西虽然水准一般,但是确实能很好的透露出朱元璋对于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为此不惜付出一起的杀气重透空气的感觉。
3、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整首诗很好的透露了侠客杀意的豪迈和洒脱,热衷于江湖的杀戮和快意。
4、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这首《雁门太守行》大胆设色,视觉冲击力十分劲爆。诗歌中对各种色彩的运用十分准确传神的再现了战争场景及其残酷血腥的一面。
5、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看出岳飞对于踏破我山河胡掳的恨意是那么的深切,读来荡气回肠,那种北马啸西风的壮烈,那种满腔热忱的悲慨,那种尸横遍野的血腥,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凌云豪气与冲天壮志,可谓人虽去远,声犹在耳。
囚牛,睚眦,狻猊,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知道它们图片告诉我下?
1.嘲风(cháofēng):性格好冒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2.螭吻(chi,wen):经常左看右看,经常被人们标示在房屋的最高点,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3.睚眦(ya,zi):脾气暴躁喜欢厮杀。在凡间谣传"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经常在一些比较尖锐兵器手把上来增加杀气。以上描述是根据古代传说龙之九子的名字寓意及其图片改编而成的,仅作为参考。4.蒲牢(pu,lao):形态貌似霸王龙但比其小。传说蒲牢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海里,他最害怕的是海底之王大白鲨。每次遇到大白鲨袭击时就会尖叫不止。古代人就将其雕刻在撞钟上,以其撞之,撞其声响而洪亮。5.椒图(jiao,tu):形似螺蚌,性格温和,比较不爱说话。所以人们常常喜欢把它做成装饰门来使用,防火防盗。6.霸下,又名赑屃(bi,xi):形似千年老龟,可以背驮货物。在很多陵墓皇室宫殿名人祠堂中均可看到霸下背负比较重的石碑。在龙之九子中他排行老大。7.狻猊(suan,ni):非常有佛缘,吞食香火,经常出现在香炉盖上。而且狻猊贵为文殊菩萨座骑,在各大文殊菩萨的祠堂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经常跟着文殊菩萨云游四方、普度众生。8.狴犴(bi,an):他被玉皇大帝下罚凡间来看管刑罚牢狱。因为经常被钉在牢门上看管死囚,因为他长的像凶猛的东北虎,所以被人们谣传为虎头牢的说法。9.貔貅(pi,xiu):被亚洲一带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统称为龙的第九个儿子,他嘴巴大却没有肛门,只进不出,深受生意人赌徒喜爱。在著名的澳门大型赌场摆放了一只超大的琥珀貔貅,寓意大杀四方好运连连。
√中国历史最有杀气三首诗,你可能知道,但是你认可吗?
最有杀气诗歌——第三名
《侠客行》 李白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是李白创作于唐玄宗三年,也就是公元774年。
那时的唐朝游侠之风颇为盛行,毕竟那时还处于大唐盛世。
陇西一带出现汉胡文化的大融合,李白少年时候受影响颇大,甚至一生中剑不离身,还曾写过“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在游览齐国的时候,写下侠客行;作者的理想就是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由于写是侠客,杀气有,境界方面不够宏达,气势略逊一筹;
最有杀气诗歌——第二名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是黄巢多次榜后愤怒的写的;落榜的原因,竟然是长得丑,所以说以貌取人,结果往往是不好的;
黄巢家是做什么的呢?盐商,古代贩盐是官府的生意,类似现在走私、贩卖香烟的活,也相当于现在的黑涩会,有人有钱,但是地位有点低。
怎么办呢?当然是好好学习,考中进士,争取让家人生活阳光下,做个好人,所以说再坏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能做个好人。
于是乎,黄巢在家人的期盼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而年少才华横溢,8岁的时候就写下一首《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我们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人家已经写出这样的诗歌来,是不是特别羡慕嫉妒恨啊!
年轻的黄巢,不仅才气逼人,而且弓马娴熟,是一个不可多得文武全才,这就是学好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年少的黄巢一次次怀揣着梦想,背负的家人的寄托,离开家乡,前往长安,但是一次次满怀希望,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
他在“人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的嘲讽声中彻底破防,心态崩了的黄巢,只能回到了故乡,重操旧业,当起了黑社会的老大。虽然是黑社会的老大,不愁吃不愁喝,听话的小弟也不少,但是他总感觉自己像下水道的老鼠,见不得光。想起父亲临死的眼神,觉得有负于老父亲的期望,他对长安那帮高高在上的大老爷充满了怨毒。
没错,老子寒窗苦读二十几年,你告诉我一句,长得丑就得回家,长得丑是我的错?我偏要出去吓你们,让你们知道谁才是下水道的老鼠。
于是乎黄巢参加了起义军,逐渐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之一,这时唐朝的领导班子又犯了一个错误,看到起义军这么猛,破坏力这么强,灭了他们难度太大,国力会空虚,起义军灭了,军阀可能会趁此做大,军阀可比起义军对朝廷的威胁大多了。怎么办呢?招安,没错就是招安,招安这招不错,让这帮猛人接受国家的领导,国家安定了;他们也享受公家供养,不用提着脑袋过日子了,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确实是好办法,起义军的领袖王仙芝心动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好兄弟黄巢的时候,黄巢看着招安的信,心里异常愤怒,为啥呢?招安的信里面他又。。。又被忽略了,招安圣旨里,黄巢这个人名是只字未提,所以他恼了;以前我考试你们看不起我,现在老子是起义军二把手了,你们还是看不见老子,不行,绝对不行,他坚决反对招安,由于他的坚决反对,这次招安彻底泡汤了!
最后人心齐泰山移,长安攻破了,那些看不起黄巢的当权者,一个个留下悔恨的泪水,屈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最有杀气诗歌——第一名
《不惹庵示僧》 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面,只顾晓晓问姓名

这首诗写于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后;朱元璋以20万兵力打败拥有50万大军的陈友谅,江南地区再也没有人是朱元璋的对手了,终于有了跟元朝相抗衡的资本,经过连番的大战,精力和体力消耗颇大,前景越来越光明,朱元璋心情自然是非常的兴奋,于是带着几个侍卫四处体察民情。
接近傍晚之时,他们来到一个寺庙。朱元璋小时候因为吃不上饭,曾经做个和尚,见到寺庙自然要好好的拜访一下,顺便借宿一宿。寺内主持,看到他们仪表不凡,身挂刀剑,自然要问清楚来意和姓名,频繁相问,自然让朱元璋大为恼火,在墙上留下了这首诗;
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全结束,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想起此事,派人去查看,发现墙上的诗已经没有了,朱元璋是大为恼火,要处罚这些僧人,现任主持说当年老主持,将诗擦后,留下一首诗,就圆寂了!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 朱元璋一看当年受的气也消了,于是放走所有的僧人;
当然我查了许多资料,发现这首诗有抄袭的嫌疑,跟宋朝曲端的诗非常相近;
曾统山西十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客,俣必叨叨问姓名。
不论是否抄袭,这首《不惹庵示僧》,确实是最有杀气的一首诗;